2019届云、桂、川、黔四省区名校高三第二次联考语文试卷
- 资源简介:
共22小题,约11970字。
2019届云、桂、川、黔四省区名校高三第二次联考 语文
Yuzxingjiaoyu整理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l -3题。〖〗
茶文化之所以在宋代大盛,与那时文人生活态度、文化心理的转变紧密相关。宋人较之唐人,更喜欢闲饮品茗,恰好符合了他们静赏生命快乐的新人生观。
日本汉学家吉川幸次郎曾经精辟地指出:“汉魏六朝以来,中国诗的基调是推移的悲哀,即意识到人生是匆匆走向死亡的一个颓败过程而引起的无可奈何的感情。”(吉川幸次郎著《宋诗概说》)宋诗中则出现了新的人生观,即“悲哀的扬弃”“从容不迫的人生观”“乐观的人生态度”
“宁静的追求”。而在宋诗中,茶诗则集中表现了宋代文人对生命快乐的宁静追求。吉川幸次郎甚至认为,唐诗是酒,宋诗是茶,“茶虽然不能像酒那样令人兴奋,却能给人以宁静的喜悦”,“唐人嗜酒而宋人好茶,不仅是实在的生活习惯,不仅代表着唐诗与宋诗的不同风味;而且也表示着唐宋两代文明一般的差异”。我们认为,宋代茶诗中宁静快乐的人生观,因其哲学来源不同,呈现出三种同中有异的生命快乐境界:儒家“箪食瓢浆”的安贫乐道,道家“乐天知命”的齐物之乐,佛禅“至静无求”的达观之乐。
“安贫乐道”是先秦儒家提倡的一种快乐人生观一孔子曾经称赞颜回:“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孔子还说:“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对于孔子所说的这种“安贫乐道”的人生观,汉唐士子少有重视和体认者,中唐儒学复兴运动的领导者韩愈甚至认为颜回的“箪食瓢饮”只是“哲人之细事”而已,并不具有多大的思想价值和文化意义,宋人却普遍认为“颜子之乐”是一种极高的人生境界,是“大乐”“至乐”。朱熹《论语集注》引程颐曰:“颜子之乐,非乐箪瓢陋巷也,不以贫窭累其心,而改其所乐也。”“箪瓢陋巷非可乐,盖自有其乐耳。”颜子的“安贫乐道”不仅是宋代理学家经常探讨的哲学话题,也每每被一般文士所重视和体认。,欧阳修在《删正黄庭经序》中即认为:“颜子萧然卧于陋巷,箪食瓢饮,外不诱于物,内不动于心,可谓至乐矣。”苏轼则对韩愈所谓“哲人之细事”的说法表示不满,他说,“古之观人也,必于其小者观之其大者”,颜回之“箪食瓢饮”实乃“哲人之大事”,并作《颜乐亭诗》表示自己要追随颜回求此“至乐”:“我求至乐,千载无偶。执瓢从之,忽焉在后。”
除了儒家的“箪食瓢饮”之乐、安贫乐道之志,道家的顺生适性、乐天知命之趣,也是宋代文人饮茶时的一种典型文化心态一随着丈人政治制度的推行和士子“吏官化”的发展,闲适快足的情趣在宋代朝野日益流行,陶渊明的隐逸诗、白居易的闲适诗为宋人普遍推尊和学习。他们在仿作“陶体”“白体”的同时,继承了陶渊明田园诗、白居易闲适诗中那种闲散快足之趣。以吏为隐,吏隐合一,是宋代文士入仕为官时的普遍心态。他们常常在官舍郡斋,闲饮清茶,享受高趣一如张伯玉《后庵试茶》诗云:“郡僻好藏身,心闲久无事一前轩饱食罢,后庵取茶试。岩边茶钥,溪畔涤茶器。小灶松火然,深铛雪花沸,瓯中尽馀绿,物外有深意二滥官来此游,时得拂尘累。莫筻后庵茶,闲中好滋味。”宋代文士在遭贬闲居之后,归隐田园之时,则更加信奉道家安世委顺、乐天知命的快适人生观。欧阳修在贬官滁州、颍州期间,就萌发了优游林泉的意趣,晚年之后,他官高禄厚,知足保和,退居渭上之后,更是闲居求乐。
在安贫乐道、乐天知命之外,唐宋文人在饮茶时,由于受祥宗思想影响,还常常沉浸在一种“至静无求”“虚中不留”的禅悦境界中。宋以后,文士们亦重饮茶悟道之功。如郭祥正《招孜祜二长老尝茶二首》其二云:“昔人多饮酒,今我酷怜茶。”而他之所以如此爱茶,其中一个原因就是茶可以帮助自己品悟禅昧:“无物滋禅味,来烹北苑茶一”
尽管唐宋丈人饮茶时的心态,因其人生观的差异而各有不同,但是他们都在品饮过程中静静地享受到了人生的闲适和快乐,清茶使唐宋文人的心境更为宁静淡泊,使他们的生活中弥漫着一种参选人生真味后的淡淡的喜悦。所以,茶文化能够兴起于唐,大盛于宋,与宋代文人普遍遵奉静赏生命之乐这一新的人生观之间,实在有着至为密切的关系。
(摘自陈瑜、杜晓勤《宋代文人茶的人生之乐》)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足(3分)
A宋代茶文化大盛,这符合了那时文人的生活态度和静赏生命陕乐的文化心理。
B宋诗中体现的新的人生观与汉魏晋六朝以来的一些诗人在诗中表现出来的人生观是不一致的。
c宋代茶诗中宁静快乐的人生观,因其哲学来源的不同,呈现出三种同中有异的生命快乐境界。
D对于孔子所说的颜回式的“安贫乐道”的人生观,汉唐十子对此不重视、不认可。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颜子的“安贫乐道”并不被韩愈所认同,但却是宋代文学家经常探讨的哲学话题,也每每被文十重视和认可。
B文中引用了张伯玉的《后庵试茶》诗,既彰显了宋代文人入仕为官时的心态又体现了闲适快足的情趣的流行,并以此忘记国事之忧、人生之痛。
C文章结构层次清晰,采用总一分模式,详尽阐述了荼文化在宋代大盛的原因及其表现形式。
D唐宋文人在饮茶时,因弹宗思想的影响,常常沉浸在“至静无求”“虚中不留”的禅悦境界中,郭祥正《招孜祐二长老尝茶二首》中的诗句就是这种体现。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曹操的《短歌行》中“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几句,体现了人生匆匆、无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瓦下听风
彭家河
①瓦是乡村的外衣。
②当我再次提起瓦的时候,已远在他乡。多年没有回老家那个小山村,想起故乡,眼前还是当年离开时的景象。绿水青山不见苍老,而我却早生华发。
③在川北延绵而舒缓的群山中,村落就像灌木丛,一簇一簇地分布其间。远远望去,几面灰白的墙壁和青黑的瓦顶在墨绿的草木间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