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高三语文古代诗歌鉴赏精准复习(6份)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通用 / 高中素材 / 高考专项素材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2.17 M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18/11/27 16:17:24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168
  • 下载点数: 4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2019届高三语文古代诗歌鉴赏精准复习+Word版含解析
专题01+鉴赏诗歌的自然物象、人物形象-2019届高三语文古代诗歌鉴赏精准复习+Word版含解析.doc
专题02+鉴赏古代诗歌的景物、意境-2019届高三语文古代诗歌鉴赏精准复习+Word版含解析.doc
专题03+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2019届高三语文古代诗歌鉴赏精准复习+Word版含解析.doc
专题04+鉴赏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和感情-2019届高三语文古代诗歌鉴赏精准复习+Word版含解析.doc
专题05+鉴赏古代诗歌的语言之炼字-2019届高三语文古代诗歌鉴赏精准复习+Word版含解析.doc
专题06+鉴赏古代诗歌的语言之诗眼-2019届高三语文古代诗歌鉴赏精准复习+Word版含解析.doc

  考点精解
  物象:原指具体事物的形象或景象,古典诗歌中的物象指被作者人格化了的具体的事物形象。作者通过对这种具有象征意义的对象的描写来表现自己的内在品质或人格情操。
  人物形象:诗歌描写的人物,包括作者形象或作者以外的其他形象(如诗歌中塑造的形象、抒情主人公形象等)。
  解题精要
  解答鉴赏古代诗歌中的物象、人物形象这类题目可从以下几方面切入:
  首先,知人论世,关注背景。要准确记忆作者的有关资料,包括生平经历、代表作、所处时代特征、政治主张、具体的创作背景等。对于吟咏物象的诗歌更须关注作者的生平经历。
  其次,整体理解,分析方法。对于人物形象来说,要分析诗歌中塑造的人物形象的动作、语言、神态等,关注反映其心情的词语;分析人物形象所处的环境(包括时间、地点、天气、周围景物等);分析诗歌叙述了人物的哪些方面,评价诗歌用语的感情色彩,联系作者的创作背景对人物的品质或性格进行深层分析。对于物象而言,找出作者在描写物象时所用的语句,分析物象的性质,挖掘物象的内在品格、精神,抓住物与志的“契合点”,就能明白作者意在何为,情为何端。
  最后,把握命题规律,掌握答题技巧。对于人物形象,一般会以“这首诗歌刻画了一个什么样的形象”的形式命题,其答题切入点为:1.明确诗歌中的人物形象,分析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2.概括人物形象的基本特点。3.分析人物形象的意义(从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的角度)。对于物象,一般会以“诗歌塑造了一个什么样的物象,有何作用”的形式命题,其答题切入点为:1.概括物象的基本特征(内在品格、精神),点出诗歌刻画物象所用的手法。2.将物象与抒情主人公相联系,答出诗人通过这个物象表现出了怎样的品格节操、思想感情。
  典例精析
  1.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鹧鸪天  酬孝峙①
  【清】钱继章②
  发短髯长眉有棱,病容突兀怪于僧。霜侵雨打寻常事,仿佛终南石里藤。
  闲倚杖,戏临罾③。折腰久矣谢无能。熏风④未解池亭暑,捧出新词字字冰。
  【注】①孝峙:王屋,字孝峙,浙江嘉善人,明末文学家。②钱继章:字尔斐,号菊农,浙江嘉善人。明崇祯九年举人,明朝曾为官,入清不仕,撰有《菊农词》。③罾:用竹竿做支架的方形渔网。④熏风:东南风。
  【问题】上片刻画了词人怎样的自我形象?运用了什么手法?
  ………
  考点精解
  表达技巧既包括修辞手法、表达方式的使用,也包括各类表现手法的使用。对表达技巧的鉴赏,就是辨识诗歌中所使用的修辞手法、表达方式、表现手法等的艺术效果,评价其对表现作者的思想感情所起到的作用。
  复习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知识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建立丰富的资料库,避免“无米之炊”。
  (1)表达方式:包括记叙、议论、说明、描写、抒情。诗歌鉴赏通常涉及抒情(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描写(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此外还有记叙(多用于叙事诗)和议论(多用于点明诗歌主旨)等。
  (2)修辞手法:主要有比喻、对偶、夸张、借代、设问、反问等,其特点和用法跟现代文学作品中的修辞手法大致相同。
  (3)谋篇布局:主要有首尾照应、开门见山、铺垫、层层渲染、先总后分、过渡、先景后情、卒章显志、伏笔、欲抑先扬或欲扬先抑等。
  (4)其他常见表现手法: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借物抒情(托物言志、象征)、借事抒情、寓理于景、借古讽今、虚实相生、动静结合、对比、反衬(以动衬静、以乐景衬哀情、以哀景衬乐情)、白描等。
  2.以课文为依托,引入“源头活水”。
  精心选择重要而有代表性的诗歌进行重点赏析,是考生备考古代诗歌鉴赏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考生在选择诗歌的时候,应该多关注教材中那些经典的诗歌。此外,考生还应把教材中那些表达技巧相同的诗歌放在一起鉴赏,如《石头城》和同样采用了“借古讽今”手法的《桂枝香•金陵怀古》等篇目,《山居秋暝》和一样采用了“动静结合”手法的《李凭箜篌引》等篇目。
  解题精要
  1.探究高考设题,寻求答题启示。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类题目的设题角度大致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小角度”设题,一类是“大角度
  ………
  考点精解
  一、熟知“诗眼”类型
  (一)赏实词
  1.聚焦动词
  动词往往具有凝练、形象、生动传神的特点,鉴赏古典诗词就是要反复咀嚼品味,体悟含蓄蕴藉、深刻隽永的字词。动词具有“以最小的面积,表达最大的思想”(巴尔扎克语)的特点,同时动词在勾勒人物形象、传情达意、摹写物态方面有着独特的功能。诗歌语言“凝练”的特点也表现在动词的运用层面。动词具有极强的概括性,能够给鉴赏者以广阔的想象空间,如“废池乔木,犹厌言兵”(姜夔《扬州慢》),一个“厌”字,将多少“沉痛伤乱”包蕴其中。
  动词,尤其是一些“多义”和“活用”的动词,是高考考查的重点。
  2.聚焦形容词
  诗歌是社会生活的主观化表现,少不了绘景摹状,化抽象为具体,变无形为有形,使人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如触其物,如临其境。这些任务,相当一部分是由形容词来承担的。我国古典诗词中炼形容词,有两种情况特别值得注意:一种是形容词的重叠运用;一种是形容词的活用,特别是活用作动词。
  3.追“彩”逐“色”:色彩词
  色彩词,即表示颜色的词。诗词中使用色彩词,可以增强描写的色彩感和画面感,渲染气氛,表现心情。欣赏时,或抓住能表现色彩组合的字眼,体会诗歌浓郁的画意与鲜明的节奏(如“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黄、翠、白、青四种颜色,点缀得错落有致,而且由点到线,向着无限的空间延伸,画面静中有动,富有鲜明的立体节奏感);或抓住能表现鲜明对比色彩的字眼,体会诗歌感情色彩的浓度(如“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红”与“绿”道出了作者感叹时光匆匆、春光易逝的这份“着色的思绪”)。就是抓住单一色彩表现的词也能体会到诗人的浓情,如“记得绿罗裙,处处怜芳草”“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怜惜与伤别离的情愫尽在“绿”与“醉”中。
  4.听听“叠词”效果
  叠词之妙首先在于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其次是加强了感情的表达效果。除以上两者外,叠词还可以摹拟各种声音,使诗文生动、形象,让人有身临其境之感。如《孔雀东南飞》中“隐隐何甸甸,俱会大道口”,用“隐隐”“甸甸”模拟车马声,非常确切,渲染了刘兰芝被遣归家时的悲凉气氛,给人一种沉重的感觉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