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七年级语文上册全一册教案(共31份)
- 资源简介:
2018年七年级语文上册全一册教案(打包31套)
2018年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1春教案新人教版20180914527.doc
2018年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5秋天的怀念教案新人教版20180914553.doc
2018年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6散步教案新人教版20180914552.doc
2018年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7散文诗二首教案新人教版20180914551.doc
2018年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8世说新语二则教案新人教版20180914550.doc
2018年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写作学会记事教案新人教版20180914549.doc
2018年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综合性学习有朋自远方来教案新人教版20180914548.doc
2018年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19皇帝的新装教案新人教版20180914547.doc
2018年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20天上的街市教案新人教版20180914546.doc
2018年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21女娲造人教案新人教版20180914545.doc
2018年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22寓言四则教案新人教版20180914544.doc
2018年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写作发挥联想和想象教案新人教版20180914543.doc
2018年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综合性学习文学部落教案新人教版20180914542.doc
2018年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10再塑生命的人教案新人教版20180914541.doc
2018年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11论语十二章教案新人教版20180914540.doc
2018年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9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案新人教版20180914539.doc
2018年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写作写人要抓住特点教案新人教版20180914538.doc
2018年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12纪念白求恩教案新人教版20180914537.doc
2018年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13植树的牧羊人教案新人教版20180914536.doc
2018年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14走一步再走一步教案新人教版20180914535.doc
2018年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15诫子书教案新人教版20180914534.doc
2018年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写作思路要清晰教案新人教版20180914533.doc
2018年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综合性学习少年正是读书时教案新人教版20180914532.doc
2018年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16猫教案新人教版20180914531.doc
2018年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17动物笑谈教案新人教版20180914530.doc
2018年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18狼教案新人教版20180914529.doc
2018年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写作如何突出中心教案新人教版20180914528.doc
2018年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2济南的冬天教案新人教版20180914526.doc
2018年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3雨的四季教案新人教版20180914525.doc
2018年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4古代诗歌四首教案新人教版20180914524.doc
2018年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写作热爱生活热爱写作教案新人教版20180914523.doc
1 春
教学
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朗读课文,把握重音和停连。
2.激发联想和想象,体会课文优美的情境。
3.品味优美语句,揣摩关键语句,积累语言。
4.深入学习比喻修辞手法。
过程与方法 1.可结合“积累拓展”中关于重音、停连的说明,提示学生按正确的方法来朗读课文。
2.分段分层进行赏析,引导学生提炼出“春草图”“春花图”等分类描写的个性和共性。
3.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想象课文中描写的景象,并用自己的话说出来,让文字在学生脑海里转换为形象生动的画面。
4.比喻修辞的知识本身不难掌握,重要的是引导学生通过品读大量文本,在实践中积累语感,懂得欣赏比喻给文章带来的美感,逐步学会灵活运用于自己的写作。
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 准确把握作者的情感脉络,体会字里行间浓郁的情味,培养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学习
重点 1.朗读课文,把握重音和停连。
2.品味优美语句,揣摩关键语句,积累语言。
3.学习比喻修辞手法。
学习
难点 1.揣摩、品味本文优美的语言。
2.学习作者抓住特点,多角度、按顺序描写景物的写法。
学法
指导 1.梳理文中字词并有感情朗读课文,在朗读课文的过程中,用红笔标记你所喜欢的句子,并批注你喜欢它的理由。
2.分析该文中具体描写了哪些景物,它们又有何特征?
3.标记文中你认为使用修辞手法的句子,并对其进行赏析。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环节一
新
课
导
入
同学们,想到春天,浮现在你脑海中的是什么呢?是大片大片的花田?田野上小草的嫩芽?河中潺潺的流水?也许第一个让你醒悟到春来的,并不是田野里盛开的野花,而是清晨小路上打湿了鞋袜的露水;也许是昨夜的春雷;也许是那一天忽然变得温暖的阳光。
孟浩然说:“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他的春天,是从耳朵唤醒的。李清照说:“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她的美景,是在对话中生长的。今天我们学习朱自清的《春》,看看他笔下的春是怎样的世界。
环节二
自
主
学
习
环节二
自
主
学
习
一、助学资讯
1.作者作品
朱自清(1898-1948),原名自华,号秋实,后改名自清,字佩弦,江苏扬州人。他是五四以来我国著名的散文作家之一,现代著名散文家、诗人、学者。散文代表作有《荷塘月色》《背影》《绿》等。
2.写作背景
本文大致写于1928年至1937年之间。此时,朱自清在清华大学边任教边研究学问,工作的顺利、家庭生活的和谐等,使得他的心境较为平淡恬静,满目的春光把他带入了江南美好的境地,因此,写下了这篇广为传诵的散文名篇《春》。作者写此文时,已没有创作初期诗文的那种淡淡的哀怨的情调,而是鲜明地表现出新鲜的格调和欢乐的情绪。
3.文体知识
写景散文即以描绘景物为主的散文。这类文章多是在描绘景物的同时抒发感情,或借景抒情,或寓情于景,抓住景物的特征,按照空间或时间等的变换顺序,运用移步换景的方法,把观察的变化作为全文的脉络。生动的景物描绘,不但可以交代背景,渲染气氛,而且可以烘托人物的思想感情,更好地表现主题。
二、字词积累
1.字音
朗润(rùn)水涨(zhǎnɡ)嫩绿(nèn)宛转(wǎn)抖擞(sǒu)
应和(hè)捉迷藏(cánɡ) 撑伞(chēnɡ)薄烟(bó) 黄晕(yùn)
酝酿(yùn niànɡ) 窠巢(kē) 披蓑(suō) 戴笠(lì)
2济南的冬天
教学
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继续训练朗读,掌握重音和停连的要领。
2.学习课文抓住景物特点进行描写的方法,体会景物描写中融入的作者的感情。
3.品味精美的语言。
4.学习比喻和比拟的修辞手法。
过程与方法 1.在上一课学习的基础上提出更进一步的朗读要求,不仅要发音正确,语流顺畅,读出重音和停连,还要运用朗读中的变化读出语言中的感情。
2.融情于景是本文写作的重要特点,作者一方面深入细致地写景状物,另一方面自然而然地流露出欣喜、热爱的情感,阅读时要兼顾这两个方面。
3.通过朗读和默读,以及抓关键词句,深入地学习本文写景状物、抒情议论的语言,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4.上一课已经学习了比喻修辞,在本课应继续巩固;比拟修辞是新的学习内容,可结合课文后语文知识“比拟”进行学习,让学生掌握这一修辞方法的要领。
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 通过阅读教学,学生能体会作者对济南,对祖国河山真挚的思想感情。
学习
重点 1.学习文中抓住特征描写景物的方法;学习具体活动的描写技巧。
2.在阅读中分析济南冬天的特点;体会和学习抓住特征描写景物的方法;反复阅读课文,品味景中真情。
3.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细致观察的态度和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一草一木的感情,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学习
难点 欣赏并学习本文的写作手法和语言特色。
学法
指导 1.朗读教学法。本文为一篇美文,语言朴实清新,感悟文章内容与风采的朗读形式是多样的,如配乐朗读、教师范读、学生齐读、散读。
2.问题式教学法。教师依据教学目标设计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在学生讨论、交流的过程中,严密思维、拓展想象。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环节一
新
课
导
入
老舍先生是我国著名的文学家,他曾经在济南的齐鲁大学任教,这期间,他曾经写过两篇文章,分别是《济南的秋天》和《济南的冬天》。在《济南的秋天》这篇文章里他曾这样写道:“上帝把夏天的艺术赐给瑞士,把春天的赐给西湖,秋和冬的全赐给了济南。”瑞士是世界著名的避暑胜地,被称为世界花园,夏日美景宜人,西湖山水更是名闻天下,作者却说济南的冬天足以和夏天的瑞士,春天的西湖相媲美,究竟济南的冬天有怎样的魅力让作者如此不遗余力的赞美它,热爱它呢?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济南的冬天,去体味作者笔下如诗如画的美景。
环节二
自
主
学
习
一、助学资讯
1.作者作品
老舍(1899—1966),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北京人,满族。生于北京一个贫民家庭,现代作家,有“人民艺术家”之称。他的作品大都取材于市民生活,为中国现代文学开拓了重要的题材领域。他所描写的自然风光、世态人情、习俗风尚及运用的群众口语,都呈现出浓郁的“京味”。主要作品有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戏剧《龙须沟》《茶馆》等。
2.写作背景
本文节选自《一些印象(四、五、六、七)》(《老舍全集》第十四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99年版)。略有改动。老舍于1930年前后到山东,先后在济南齐鲁大学和青岛山东大学任教7年之久,对山东产生了深厚的感情,山东被他称为“第二故乡”。本文是老舍于1931年春天在济南齐鲁大学任教时写成的,原为一系列直接描写济南风景名胜的长篇散文《一些印象》中的第五节,虽系节选,但仍能独立成篇。
二、字词积累
1.字音
暖和(huo)着落(zhuó)一髻儿(jì)宽敞(chǎnɡ)贮蓄(zhù)济南(jǐ)伦敦(dūn)奇迹(jì)
看护(kān)水藻(zǎo)澄清(chénɡ)镶(xiānɡ)
2.词义
秀气:清秀文雅,文中形容小山秀美小巧。
响晴:晴朗无云。温晴:温暖晴朗。
设若:假若。着落:可以依靠或指望的来源。
镶:把物体嵌入另一物体内或围在另一物体的边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