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8小题,约6380字。
2006年中考模拟试题
本试卷分为第Ⅰ卷(基础题)、第Ⅱ卷(综合题)和第Ⅲ卷(作文题)三部分。第Ⅰ卷,第1页至第4页;第Ⅱ卷,第5页至第8页;第Ⅲ卷,第9页至第12页。试卷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第Ⅰ卷 (基础题 共1大题共23分)
注意事项:
1.答第Ⅰ卷前,考生务必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蓝、黑色墨水的钢笔或圆珠笔填在“答题卡”上;然后再将准考证号、考试科目用2B铅笔填涂在“答题卡”上。
2.第Ⅰ卷答案答在试卷上无效。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序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于净后J再选涂其他答案。
3.考试结束后,监考人员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收回。
一、(23分)
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全部相同的一项是( )
A.鲜艳 新鲜 鲜为人知 寡廉鲜耻
B.强求 牵强 强迫 强词夺理
C.差错 出差 差强人意 参差不齐
D.角度 角落 角色 群雄角逐
2.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谈笑风生 别出心栽 既往不咎 敝帚自珍
B.目不瑕接 仗义直言 惟妙惟肖 汗流夹背
C.厉精图治 走投无路 提心掉胆 脍灸人口
D.名列前茅 滥竽充数 销声匿迹 面面相觑
3.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1)巴勒斯坦人民 和平的愿望何时才能真正变为现实。
(2)我们要努力学习布局谋篇的 ,加强作品的表现力。
(3) 真诚,它帮助我们创造金色的人生。
A.乞求 技巧 严守
B.乞求 技能 恪守
C.祈求 技巧 恪守
D.祈求 技能 严守
4.下列句中加线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这次艺术节办得栩栩如生,全校师生交口称赞。
B.执法部门要善于虚张声势,使假冒伪劣产品无藏身之地。
C.老师几句点评,使我茅塞顿开:“啊,这篇文章原来还有这么深刻的内涵”。
D.我们每年都在家乡植树,现在,那里的树已是鳞次栉比,鸟儿也回来了。
5.下列句子修辞方法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没有崇高理想,没有科学知识,没有奉献精神,就不可能成为建设祖国的栋梁之材。
B.鸟儿在清泉旁边歇歇翅膀,养养精神,倾听着泉水的絮语。
C.他们个个身强体壮,如狼似虎地奔跑在足球场上。
D.孙淑伟在跳板与水面之间描画出一连串从容的曲线。
6.从句式搭配的角度看,最恰当的一项是( )
在我迷惘徘徊的时候,你呼唤我:是山的儿女就应坚如磐石;在我骄傲的时候,你呼唤我: ;在我怯懦的时候,你呼唤我:是山的儿女就应勇敢如山。
A.是山的儿女怎能居功自傲。
B.谦虚谨慎是山的儿女的品质。
C.是山的儿女就不能自满自足
D.是山的儿女就应虚怀若谷
7.下面各项中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咏水仙》一诗情景交融,深切地表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以及对大自然浸润人们心灵的美育作用。
B.诗人在《蝈蝈与蛐蛐》中主要通过对冬日“蛐蛐的歌儿”的描写,歌颂了大自然美如诗歌,永远歌声不断,永远充满生机。
C.莱蒙托夫的《帆》一诗中“帆儿”的形象是诗人人格、理想的化身,是诗人倔强高傲、不图安逸、不甘平庸、奋勇进取的品格的象征,是诗人渴望自由、渴望斗争的精神的象征。
D.《囚徒》一诗,表达了诗人灵魂中不灭的自由精神。
阅读《葫芦僧判断葫芦案》片段,选出8 ~ 10题的正确答案。
雨村听了也叹道:“这也是他们的孽障遭遇,亦非偶然,不然这冯渊如何偏只看上了这英莲?这英莲受了拐子这几年折磨才得了个路头,若果聚合了,倒是件美事;偏又生出这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