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A、B两卷,共9000字。
初2006级中考模拟试题
语文试卷(A 卷)
(考试时间:完成A、B卷150分钟,)
考试说明:
1.A卷分为第I卷和第II卷。其中I卷为选择题卷,II卷为非选择题卷。满分为100分。B卷满分为50分。A、B卷满分共150分。
2.A卷1—8页,B卷9—12页,A、B卷共12页。
题 号第I卷第II卷全卷总分总分人
二三总分
(一)(二)
得 分
第I卷 (选择题 共2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酝酿(niàng) 懦(nuò)弱 胆怯(qiè) 人迹罕(hǎn)至
B.蹒(mán)跚 绽(zhàn)放 干涸(gù) 锲(qiè)而不舍
C.差(chāi)使 号(háo)叫 称(chèn)职 随声附和(hè)
D.丘壑(hè) 不屑(xiè) 卑劣(liè) 扣人心弦(xián)
2.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宽敞 狼藉 奔驰 再接再厉 B.渊博 踌躇 挺拔 深恶痛绝
C.真谛 倔强 温馨 直截了当 D.急燥 慷慨 诅咒 一愁莫展
3.下列各项中成语的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一个人如果鄙薄自己的岗位,一味好高骛远,是难以做出成绩的。
B.为了全村人致富,村干部整天上窜下跳,忙得不亦乐乎。
C.经过大家的努力,我们终于登峰造极,在山顶欣赏到了美好的景色。
D.他总是在同学们面前班门弄斧,大家都不喜欢他,甚至讨厌他。
4.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一条浩浩荡荡的长江大河,有时流到很 的境界,平原无际,一泻千里。
②一堆乌云像青色的火焰,在无底的大海上 。
③苏州园林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讲究花草树木的 ,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A.宽敞 闪烁 映衬 B.宽敞 闪烁 对比
C.宽敞 燃烧 对比 D.宽敞 燃烧 映衬
5.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经过这次有趣的实验,我爱上了生物。
B. 能不能战胜思想上的弱点,是一个人成就事业的重要保证。
C. 我对《雍正王朝》这部电视连续剧有较大的兴趣。
D.通过这段时间的复习,使同学们的学习成绩有了大幅度的提高
6.与“柳枝儿一摆,似乎蹬着脚告诉你,春天来了”这个句子修辞方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
A.西湖,仿佛在半睡半醒。
B.这些闪电的影子活像一条条火蛇,在大海里蜿蜒游动,一晃就消失了。
C.大海抓住了闪电的箭光,把它们熄灭在自己的深渊里。
D.柳枝一动也懒得动,无精打采地低垂着。
第II卷(阅读、作文 共80分)
二、阅读下面两段文字按要求答题(共20分)
(一)阅读下面的说明文段,回答后面的问题(10分)
偶然的发现
1803年,英国化学家约翰·道尔顿为解释化学实验的现象,提出了一种新的理论——原子论,认为“元素是由更小的粒子组成的”。这一理论立刻传扬开来。
但是,原子论最大的问题是无法验证,毕竟粒子并不能用人的肉眼直接看到。当时还没有出现能够目睹粒子的工具,化学家只能从一些线索去推测粒子的状况。连伟大的迈可·法拉第都认为,在没有更好的理论之前,只能把原子论当成一个魅力十足的假说。
1827年,苏格兰植物学家罗伯特·布朗在研究山字草时,碰巧看到浮在水面上的花粉动个不停。布朗起初以为花粉在水面上晃动是因为它是活的,是花粉在游动。可是,并不只有花粉会在水面上晃动,普通灰尘浮在水面上也是一样。布朗偶然发现的这种现象,后来被人称作“布朗运动”。 :
初2006级中考模拟试题
语文试卷(B 卷)
题 号一二三四总分总分人
得 分
一、积累与运用(12分)
1.默写与填空(5分)
①长风破浪会有时, 。(李白《行路难》)
②范仲淹在《渔家傲·秋思》中表达自己和征人们想家却又不甘无功而返的矛盾心理的句子是
③孟子在《鱼我所欲也》中表达了“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人生追求的句子是
④何当共剪西窗烛, ? (李商隐《夜雨寄北》)
⑤在课内外的探究活动中,我们常常有“站得高看得远”的感慨,请你用学过的一句古诗来
表达: 。
2.阅读下面一段歌词。
茫茫人海,漫漫大路,你我相遇,成为相互。相互就是:走累了一起扶助;相互就是:走远了一起回顾。啊,相互就是相呼。
请你根据上面画线两个句子的结构,以“相互就是”开头,仿写两句话。
相互就是 ;相互就是 。
3.课外阅读与积累(2分)
(1)《水浒传》里的梁山好汉几乎每一个都有故事,如:吴用智取生辰纲等。请写出另外一个人物的一个故事:________________。
(2)保尔·柯察金是前苏联作家尼古拉·奥斯特洛夫斯基的长篇小说《_________》中的人物。
4.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回答问题(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