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高考一轮复习备考资料之语文(浙江专用)训练周周练(44份)
- 资源简介:
2019届高考一轮复习备考资料之语文(浙江专用)训练 周 周练Word版含解析
2019届高考一轮复习备考资料之语文(浙江专用)训练:第10周+专项限时练10+Word版含解析.docx
2019届高考一轮复习备考资料之语文(浙江专用)训练:第10周+基础组合练19+Word版含解析.docx
2019届高考一轮复习备考资料之语文(浙江专用)训练:第10周+基础组合练20+Word版含解析.docx
2019届高考一轮复习备考资料之语文(浙江专用)训练:第10周+作文审题练10+Word版含解析.docx
2019届高考一轮复习备考资料之语文(浙江专用)训练:第11周+基础组合练21+Word版含解析.docx
2019届高考一轮复习备考资料之语文(浙江专用)训练:第11周+基础组合练22+Word版含解析.docx
2019届高考一轮复习备考资料之语文(浙江专用)训练:第11周+专项限时练11+Word版含解析.docx
2019届高考一轮复习备考资料之语文(浙江专用)训练:第11周+作文审题练11+Word版含解析.docx
2019届高考一轮复习备考资料之语文(浙江专用)训练:第1周+基础组合练1+Word版含解析.docx
2019届高考一轮复习备考资料之语文(浙江专用)训练:第1周+基础组合练2+Word版含解析.docx
2019届高考一轮复习备考资料之语文(浙江专用)训练:第1周+专项限时练1+Word版含解析.docx
2019届高考一轮复习备考资料之语文(浙江专用)训练:第1周+作文审题练1+Word版含解析.docx
2019届高考一轮复习备考资料之语文(浙江专用)训练:第2周+基础组合练3+Word版含解析.docx
2019届高考一轮复习备考资料之语文(浙江专用)训练:第2周+基础组合练4+Word版含解析.docx
2019届高考一轮复习备考资料之语文(浙江专用)训练:第2周+专项限时练2+Word版含解析.docx
2019届高考一轮复习备考资料之语文(浙江专用)训练:第2周+作文审题练2+Word版含解析.docx
2019届高考一轮复习备考资料之语文(浙江专用)训练:第3周+基础组合练5+Word版含解析.docx
2019届高考一轮复习备考资料之语文(浙江专用)训练:第3周+基础组合练6+Word版含解析.docx
2019届高考一轮复习备考资料之语文(浙江专用)训练:第3周+专项限时练3+Word版含解析.docx
2019届高考一轮复习备考资料之语文(浙江专用)训练:第3周+作文审题练3+Word版含解析.docx
2019届高考一轮复习备考资料之语文(浙江专用)训练:第4周+基础组合练7+Word版含解析.docx
2019届高考一轮复习备考资料之语文(浙江专用)训练:第4周+基础组合练8+Word版含解析.docx
2019届高考一轮复习备考资料之语文(浙江专用)训练:第4周+专项限时练4+Word版含解析.docx
2019届高考一轮复习备考资料之语文(浙江专用)训练:第4周+作文审题练4+Word版含解析.docx
2019届高考一轮复习备考资料之语文(浙江专用)训练:第5周+基础组合练10+Word版含解析.docx
2019届高考一轮复习备考资料之语文(浙江专用)训练:第5周+基础组合练9+Word版含解析.docx
2019届高考一轮复习备考资料之语文(浙江专用)训练:第5周+专项限时练5+Word版含解析.docx
2019届高考一轮复习备考资料之语文(浙江专用)训练:第5周+作文审题练5+Word版含解析.docx
2019届高考一轮复习备考资料之语文(浙江专用)训练:第6周+基础组合练11+Word版含解析.docx
2019届高考一轮复习备考资料之语文(浙江专用)训练:第6周+基础组合练12+Word版含解析.docx
2019届高考一轮复习备考资料之语文(浙江专用)训练:第6周+专项限时练6+Word版含解析.docx
2019届高考一轮复习备考资料之语文(浙江专用)训练:第6周+作文审题练6+Word版含解析.docx
2019届高考一轮复习备考资料之语文(浙江专用)训练:第7周+基础组合练13+Word版含解析.docx
2019届高考一轮复习备考资料之语文(浙江专用)训练:第7周+基础组合练14+Word版含解析.docx
2019届高考一轮复习备考资料之语文(浙江专用)训练:第7周+专项限时练7+Word版含解析.docx
2019届高考一轮复习备考资料之语文(浙江专用)训练:第7周+作文审题练7+Word版含解析.docx
2019届高考一轮复习备考资料之语文(浙江专用)训练:第8周+基础组合练15+Word版含解析.docx
2019届高考一轮复习备考资料之语文(浙江专用)训练:第8周+基础组合练16+Word版含解析.docx
2019届高考一轮复习备考资料之语文(浙江专用)训练:第8周+专项限时练8+Word版含解析.docx
2019届高考一轮复习备考资料之语文(浙江专用)训练:第8周+作文审题练8+Word版含解析.docx
2019届高考一轮复习备考资料之语文(浙江专用)训练:第9周+基础组合练17+Word版含解析.docx
2019届高考一轮复习备考资料之语文(浙江专用)训练:第9周+基础组合练18+Word版含解析.docx
2019届高考一轮复习备考资料之语文(浙江专用)训练:第9周+专项限时练9+Word版含解析.docx
2019届高考一轮复习备考资料之语文(浙江专用)训练:第9周+作文审题练9+Word版含解析.docx
基础组合练1
一、语言基础知识
1.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且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老戏骨联袂(mèi)出演的反腐大剧《人民的名义》,引得网友一片喝彩;“小鲜肉”担纲讲述“洗髄(suǐ)改命”的故事《择天记》,被胜赞“充满正能量”。
B.“雄安新区”横空出世,使这片原来静寂的土地一下子喧腾起来,投资客像打了鸡血似(sì)的从各地赶来;网络上羡慕嫉(jí)妒者有之,冷嘲热讽者有之。
C.“媚雅”一词,大意是大众受到某些蛊(ɡǔ)惑或误导,为彰(zhānɡ)显自己的品位,一味追求高雅格调的行为,它以黑色幽默的形式揭示了社会上的某种浮浅心理。
D.“勇士队”一路高歌猛进,以几近不败的战绩荣膺(yīn)NBA(美国男子职业篮球联赛)总冠军,这让其拥趸(dǔn)兴奋不已,但也引发了许多人对“巨星抱团”现象的质疑。
答案 C
解析 A项胜—盛。B项“似”读shì。D项“膺”读yīn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3题。
巴尼康托的屋舍毗邻岸边。[甲]他家的高高的八顶草棚、牛栏、草垛、谷仓、芒果园、木棉和香蕉园等等,过往的船夫和渔夫们尽收眼底。
[乙]我不晓得,在财运亨通的幸福家庭里,是否有谁注意了这位哑巴女孩?但是,那位哑巴姑娘一旦干完了活儿,获得几许空闲,马上就走到河岸边坐着。
大自然似乎弥补了她不会说话的缺陷。小溪的絮语、村人的喧哗、船夫的哼唱、鸟儿的鸣叫、树叶的簌簌声,都会合在一起,与四周的颤动融合在一起,犹如大海波涛,拍打着那位姑娘永恒孤寂的心灵的彼岸。[丙]大自然的各种响声、不同语言和多彩运动就是这位哑巴姑娘的语言,就是长着大黑眼睛和长长眼睫毛的素芭的语言。这种语言包罗万象,从蟋蟀鸣叫的草地到星空无言的世界,只有手势、表情、音乐、哭泣和叹息,充盈在那广阔的语言世界。
2.文段中加点的词,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尽收眼底 B.一旦
C.包罗万象 D.充盈
答案 A
解析 “尽收眼底”用于俯视角度,句中的角度是平视,故错,可改为“一览无余”。
3.文段中画线的甲、乙、丙句,标点有误的一项是( )
A.甲 B.乙 C.丙
答案 B
解析 问号应改为句号。全句是否定性陈述句,无疑而问,故句末不用问号而用句号。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经过学者的长期争论,转基因食品问题终于有了一定程度的进展。世界卫生组织正式向会员国提出了审慎的建议。
B.学生宿舍、教学楼等人群密集区,一旦发生火灾,后果不堪设想,因此学生掌握火灾中自救互救方法相当重要。
C.很多同学在解答古诗鉴赏中的“作用题”时,往往因为对诗歌的解读不全面不深入,会产生茫然无措,只好套用术语作答。
D.G20杭州峰会LOGO用20根线条描绘出一个桥形轮廓,同时辅以“G20、2016、CHINA”和篆刻隶书“中国”印章等元素组成。
答案 B
解析 A项搭配不当,“转基因食品问题终于有了一定程度的进展”中,“问题”和“进展”不搭配,可在“问题”之后加“的解决”。C项成分残缺,“产生”缺少宾语中心词。D项句式杂糅,“同时辅以‘G20、2016、CHINA’和篆刻隶书‘中国’印章等元素组成”将“同时辅以‘G20、2016、CHINA’和篆刻隶书‘中国’印章等元素”和“同时以‘G20、2016、CHINA’和篆刻隶书‘中国’印章等元素组成”杂糅,可二者取其一。
二、名篇名句默写
5.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只选3小题)
(1)乃如左丘无目,孙子断足,终不可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司马迁《报任安书》)
(2)多情自古伤离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柳永《雨霖铃》)
……
专项限时练1 实用类、论述类文本阅读
(用时:20分钟 满分:20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10分)
①这是一个自拍——还有自拍杆的时代。不要误解我:自拍真是件令人欲罢不能的事儿,而且在两年前的毕业典礼演讲上,我还特意鼓励毕业生们多给我们发送一些自拍照,让我们知道他们毕业后过得怎么样。但是仔细想想,如果每个人都过着整天自拍的生活,这会是怎样一个社会呢?对于我来说,那也许是“利己主义”最真实的写照了。
②韦氏词典里,“利己主义”的同义词包括“以自我为中心”“自恋”和“自私”。我们无休止地关注我们自己、我们的形象、我们得到的“赞”,就像我们不停地用一串串的成就来美化我们的简历,去申请大学、申请研究生院、申请工作——借用Shepard的话来说,就是不停进行地“自我放大”。
③正如一位社会评论家所观察到的那样,我们都在不停地为打造自己的品牌而努力。我们花很多时间盯着屏幕看,却忽视了身边的人。我们生活中的很大一部分经历不是被我们体验到的,而是被保存、分享并流传于Snapchat和Instagram等APP上的——最终它们呈现出的是一种由我们所有人合成的自拍照。
④当然,适度的利己是我们的本性。正如我们哈佛大学的生物学家E.O.Wilson教授最近写的:“我们是一个充满无尽好奇心的物种——只要对象是我们自己以及我们自己知道或想知道的人们。”但是我想强调的是,这种自我迷恋会有两个令人不安的后果:
⑤首先,它削弱了我们对于他人的责任感——一种服务他人的意识。这种意识正是Thomas Shepard所描述的哈佛大学的使命:让毕业生们不断成长,超越自我。这种成长并不仅仅是为了每个人自身的利益,更是为了他人和整个世界——这也是这所大学一直以来努力为之奋斗的使命。
⑥我们的学生和教授已经通过服务周围的社区以及整个世界,身体力行地践行这种使命。从为哈佛所在Allston小镇的中小学生进行课外辅导,到去利比亚参与缓解埃博拉病毒危机的工作,哈佛人改变着无数人的生活。哈佛的Dexter校门邀请学生们“走进校门来增长智慧,离开大门去更好地服务你的国家和你的同胞”。今天,我们约有6 500名毕业生走出大门,愿他们每个人都记得服务的使命。
⑦利己主义除了削弱了我们的服务意识,还有一种后果也是我们应当注意的。过度的自我关注掩盖的不仅是我们对他人的责任,还有我们对他人的依赖。对于哈佛大学,对于高等教育,对于各种社会基础机构,这很令人困扰。我们遗忘了高校和机构存在的目的和必要性,使我们自己处在危险的境地。
⑧为什么我们还需要大学?批评家们问道:我们就不能全靠自学吗?硅谷创业家Peter Thiel敦促学生们辍学,甚至还给予他们经济补助,让他们辍学创业——其中也包括我们哈佛的一些本科生。毕竟,从逻辑上来讲,马克•扎克伯格和比尔•盖茨都辍学了,他们都很成功。事实如此,没错。
⑨但是请大家别忘了:比尔•盖茨和马克•扎克伯格都是从哈佛辍学的!哈佛是孕育他们改变世界想法的地方。
⑩大学的责任正在于此——用我们共同的人类遗产号召大家去开拓未来——这个未来将由今天从这里毕业的数千名哈佛学生去创造。我们的工作是一个持续的承诺,它并不针对单一的个体,甚至不针对一代人或一个时代,它是对一个更大的世界的承诺,是一个对正在等待它服务的时代的承诺。
(选自《哈佛大学校长德鲁•福斯特在2015年哈佛毕业典礼上的演讲》,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利己主义”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无休止地关注自身,不停地进行“自我放大”。
B.喜欢用自拍记录生活并且把自拍照发给学校。
C.不停地用成就来美化简历并打造自己的品牌。
D.花很多时间盯着屏幕看,却忽视了身边的人。
答案 B
解析 没达到“利己主义”的程度,第①段说“如果每个人都过着整天自拍的生活……对于我来说,那也许是‘利己主义’最真实的写照了”,可知要“整天”自拍,那也只是“对于我来说”,那“也许”是利己行为。
2.下列说法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
A.在一个自拍杆的时代,我们的经历都是被保存、分享并流传于APP上,而不是亲身去体验获得的。
……
作文审题练11
1.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杨振宁与邓稼先既是安徽老乡,又是西南联大的同学,两人有着几十年的深厚感情。在科研事业上,两人都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在人生的道路上,两人却走出了截然不同的两条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杨振宁留在国外,并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邓稼先选择回国,参加科学试验,成为“两弹一星”元勋。
对杨振宁和邓稼先不同的人生选择,你有什么思考?请做出你的评价。
注意 ①题目自拟。②不得少于800字。③不得抄袭、套作。
审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审题提示 这道作文题目的立意较为明朗,可以将两人的人生选择比较后进行评价,说出自己的观点;可以认同他们的人生选择,也可以不认同。若认同他们的人生选择,可从无论选择怎样的人生,都能做出巨大的贡献的角度进行写作;若不认同某一人的人生选择,则可从虽取得了一些成就,但导致某种道德的缺失的角度进行写作。
在具体写作时,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①立意时不能脱离材料内容来选择,要就事论事,对两个人的人生选择做出自己的评价。
②观点要鲜明,根据作文题目要求,要对人物选择进行评价,就必须观点鲜明。
③具体论述时,要从不同角度来论述自己的观点,比如性格、人生选择、时代环境等。
2.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一滴水最容易消失在哪里?一滴水最容易消失在大海里。同理,一粒沙最容易消失在沙漠里,一朵花最容易消失在花丛中,一颗星最容易消失在星空中。而一个人也如同一滴水、一粒沙、一朵花、一颗星,最容易“消失”在自己的“群”里。
上面这段话引发你怎样的联想或思考?请在这一话题范围内,写一篇文章表达你的看法。
注意 ①标题自拟。②不得少于800字。③不得抄袭、套作。
审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审题提示 本题属于材料作文题,需要我们深入阅读材料,把握材料的主旨。材料的关键词是“消失”,涉及的主要对象是个体与群体。从“是什么”“为什么”“怎样做”三个角度思考,我们可追问:何谓“个体消失”?为什么个体会“消失”在群体中?如何对抗个体在群体中的“消失”?当我们把“个体消失”理解为“自我迷失”或“个性磨灭”时,文章可从呼唤个体的自立和主体精神的回归角度立意;而当我们把“个体消失”理解为“融入群体”或“簇拥群体”时,那么文章的立意可强调个体在平凡中创造精彩。因此,这则材料带有很强的思辨性,需要考生结合社会现实,选准一个角度,深入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