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2850字。
初中语文教学课改案例征文
《窗》的教学实践与反思
《窗》是澳大利亚作家泰格特所写的一篇短篇小说,被选进初中语文第五册,这样一篇小说对于一名初三学生来说,在阅读理解上,还是比较浅显的,所以我在教学过程中试图挖掘得深一些。
〈一〉认识人物的美丑形象
我在导入新课后,便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自主朗读,在此过程中理清本篇小说的三要素:环境,人物,情节。
大约五分钟,朗读完毕,便要求同学们用自己的语言讲述两位病人的处境与遭遇,同学的答案可以这样概括:两位病人病情都很严重,生活得痛苦,寂寞,一个病人还努力为伙伴讲述窗外美景,而另一位为了占有窗位,对病友见死不救,落了个可悲的下场。
讨论完毕,接下来安排的是学生的活动,即让学生模拟表演,再现病房情景,一个学生模拟靠窗病人讲述窗外美景,另一个同学通过内心独白呈现不靠窗病人的内心世界。当然在这个片段,同学在精读原文的基础,作了进一步的发挥,大胆合理想象; 窗外的美景不只是原文中所述的,变得更生动丰富优美。不靠窗病人的内心更细腻,被揭露得淋漓尽致。最后其余同学对这两位同学的表演进行了评价。总之,两位同学的精彩表演丰富了人物形象,活跃了课堂气氛,自身也得到很大的提高。
通过学生的表演,仿佛看到两位病人的灵魂世界,那么他们究竟是什么样的人呢?表演完毕后,便要求同学们思考这一问题,首先进行小组讨论,然后进行交流。
讨论完毕,同学们各抒己见,他们的答案可归结如下:
靠窗的病人:a:热爱生命,热爱生活 b: 心胸开阔,与人为善,助人为乐 意志坚强
不靠窗的病人:a:自私 嫉妒 心胸狭窄 目光短浅 b:冷酷 无情 见死不救 以牺牲他人来达到自己的目的 c:他也热爱生命,热爱生活,也曾有过一丝向善的念头。
通过这样的交流,同学们充分地感受到两位病人一美一丑的灵魂。
(二)如何刻画人物的美丑形象
(!)每一人读了这篇文章,都能鲜明地感受到人物的美丑灵魂,那么作者是如何凸现这一点的呢?同学们很容易说出文章采用了对比手法,接下来我便要求同学们思考讨论文章哪些方面进行了对比?
讨论完毕,同学们一致认为:
a:心理上的对比:一个乐于助人,热情帮助伙伴,一个嫉妒冷酷无情,对同伴见死不救
b:行为上的对比:一是生命垂危挣扎,一是视而不见,听而不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