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教学设计41
- 资源简介:
约3710个字。
春
教学目标:
1. 感受形象,体会感情
2. 学习作者写景的组织与安排
3. 欣赏优美精彩的语言
教学重、难点
同“教学目标”
课时安排: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1. 了解作者朱自清。
2. 整体感知课文,理清文章的结构
3. 分析“盼春”及“春草图”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 引用名言,导入本单元的学习,激发学生的爱美情怀
法国雕塑家罗丹这样说过:“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我们生活在大自然之中,大自然的美可以说是无处不在的,尤其是我们祖国壮丽的山河,真是美得令人陶醉,在不同的季节、不同的地方,展现出不同的风姿。
2. 导入新课
一提到春天,我们的眼前就仿佛展现出阳光明媚、东风荡漾、绿满天下的美丽景色,就会觉得有无限的生机、无穷的力量。古往今来,许多文人描绘春天,歌颂春天,那么朱自清是如何来写春天之美的呢?
今天我们共同学习他的散文《春》
二、简介作者(结合注释)
朱自清,字佩弦,现代散文家、诗人,代表作有诗文集《踪迹》,散文集《背影》,散文代表作《荷塘月色》、《背影》、《绿》。
三、研习课文整体结构。
1. 学生听录音。要求
⑴. 注意有关字词的读音。
酝酿yùn niàng 黄晕yùn 蓑衣suō
笠lì 散在草丛里sàn 应和hè
薄烟báo 抖擞dǒu sǒu 巢cháo
⑵. 把你认为写得最美、最精彩的句子画出来,体会美在哪里,精彩在哪里。
⑶. 文中从迎接春天写到春天的美丽景色,再写到对春天的赞美,听后说说哪几节写什么?
明确:盼春1
绘春2-7
颂春8-10
2. 学生齐读课文
四、分析“盼春”部分
1. 请同学们读第一段
2. 提问,作者为什么连用了两个“盼望春”?
(表达盼望春天心情的急切)
3. 讨论:两个“了”表达了一种什么样的心情?
(充满喜悦之情)
4. 分析“近”的作用
(准确地表达春天还未到来,照应“盼”字)
5. 体会四个词尾“善”“了”的作用
(给人以亲切、柔和之感)
五、师生共同读第2段
1. 指名朗读第2段
2. 提问:春天终于来了,请文本段中哪一句写出了春回大地、万物复苏的情态?这一句话用了什么样的修辞手法?
明确:第一句
拟人手法
3. 提问:这一段是宏观勾勒,还是微观描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