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的冬天》教学设计37
- 资源简介:
约8710个字。
2、济南的冬天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有感情地进行朗读,了解济南冬天的特点,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2、学习抓住景物特征进行准确的描写,品味语言的准确性、生动性。
3、体会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的作用,品味文中优美的语言。
4、学习描写景物的方法,培养欣赏写景抒情散文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朗读—讨论—赏析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和审美能力。
教学重点:
1、理清思路,了解济南冬天的特点,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2、体会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的作用,品味文中优美的语言。
教学难点:
体会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的作用,品味文中优美的语言。
教学方法:
以“先学后教”的思想理念为指导,采用“自读品悟——诱导点拨——合作探究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即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运用朗读、讨论和赏析的方法品味语言、探究情感。抓住关键语句精读课文,深入思索,反复咀嚼,品味文章优美的语言,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明确学习目标
导入新课:
同学们,当“冬天”一词进入你的脑海时,你脑子里出现了哪些画面?你能借用古人描写冬天的诗句来描绘吗?
(学生各抒己见)
(参考诗句: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唐)岑参《白雪歌》
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唐)李白《北风行》)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唐)柳宗元《江雪》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毛泽东《沁园春•雪》
隆冬到来时,百花即已绝。(陈毅:《梅》)
是啊,一提起冬天,我们脑子里浮现的恰是北风怒号、白雪皑皑、万木萧条的画面。但济南的冬天却是与众不同的,老舍笔下济南的冬天更是别有情趣,那山、那水、那阳光、那白雪……都给人一种别样的美感。那么济南的冬天到底有什么特别的美感呢?作者又是怎样来表现这种美的呢?接下来我们就一起追随老舍先生的足迹,到济南去感受一下济南冬天特有的温馨吧。(板书课题及作者)
这节课,我们的主要学习任务是(亮出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
1、积累生字生词,了解作家作品及写作背景。
2、整体感知,了解济南冬天的特点,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3、品读第1自然段,学习通过对比来突出济南冬天的天气特点。
二、简介作者作品
老舍(1899~1966),现代著名作家,人民艺术家。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人。出生于北京一个城市贫民家庭。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中,开始用白话创作。1924年赴英国,任伦敦大学东方学院中文讲师,并进行文学创作。1929年离英回国,先后任济南齐鲁大学、青岛山东大学教授。1946年赴美讲学。1949年应召回国。1966年8月因被迫害而不幸逝世,终年67岁。老舍一生著作丰富,长篇小说《骆驼祥子》和话剧《龙须沟》《茶馆》是其代表作。以描写城市人民生活著称,使用地道的北京口语,富有幽默感,作品有鲜明的地方色彩和浓厚的生活情趣。
三、解题
《济南的冬天》是1931年春天在济南齐鲁大学任教时所写的一篇情辞并茂的写景散文。题目明确交待了描写的地方和时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