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教学设计38
- 资源简介:
约6600个字。
1、春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有感情地进行朗读,学习本文准确生动的用词,体会本文的语言风格。
2、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征,深入细致多角度观察景物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
理清课文写作思路,理解文中描绘的几幅图,品味文中清新、优美的语言。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感情。
教学重点:
1、揣摩文中准确而生动的词语和句子,体悟作者语言表达的巧妙。
2、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征,深入细致多角度观察景物的方法。
教学难点:
结合课文实例,学会品味文中清新、优美的语言。
教学方法:
以“先学后教”的思想理念为指导,采用“自读品悟——诱导点拨——合作探究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即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运用朗读、讨论和品读的方法品味语言、探究情感。抓住关键语句精读课文,深入思索,反复咀嚼,品味文章的美感,体悟文章意旨。
教学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明确学习目标
导入新课:
饱受严冬寒冷的人们最渴望春回大地,因为春天让大自然生机勃发,给人温暖,给人希望,给人力量。每当春回大地时,人们往往情不自禁地吟诗作赋。唐代诗人杜甫写下了《春夜喜雨》:“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韩愈在《初春小雨》中说:“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杜牧的《江南春》中有:“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这些诗句都是古人对春的描写和赞美,那么今天,我们共同欣赏一篇今人赞春的散文。(板书课题及作者)
这节课,我们的主要学习任务是(亮出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
1、积累生字生词,了解作家作品。
2、整体把握,理清文章的结构,体会作者的感情。
3、品读1、2自然段,赏析“春花图”。
二、题目解说
这是一篇诗意盎然的写景抒情散文。春,本来是自然界的一个季节概念,本文却赋予了它以感情和生命。作者抓住春天的主要特征,用诗的笔调,描绘了大地回春,万物复苏,生机勃发,草木花卉竞相争荣的景象,抒写出作者热爱春天,憧憬未来的欣喜之情。这是一首抒情诗,一幅风景画,更是一首春的赞歌。
三、简介作者,检查字词
(一)学生介绍作者:
朱自清(1899-1948),字佩弦,江苏省扬州市人。诗人、散文家、学者、民主战士。朱自清是文学研究会早期主要成员,一生勤奋,共有诗歌、散文、评论、学术研究著作26种,约200多万字。散文代表作有《背影》、《绿》、《荷塘月色》等
(二)字词识记
1、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
水涨(zhǎng) 捉迷藏(cáng) 酝酿(yùnniàng) 应和(hè)
薄烟(bó) 黄晕(yùn) 蓑衣(suō) 朗润( rùn )
婉转(wǎn )嘹亮(liáo )抖擞(sǒu )烘托(hōng )
2、解释下面词语的意思:
(1)欣欣然:欢欢喜喜的样子。
(2)呼朋引伴:呼唤朋友,招引同伴。
(3)花枝招展:比喻姿态优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