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2200字。
《听听那冷雨》教案
江苏省泰兴市第一高级中学高一语文组
一、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在反复诵读中体会文章的意境美。
2、通过反复朗读,整体感知,体会文章独具魅力的语言美。
3、积累赏读中国古代咏雨的诗词,加深对课文意境美的感悟。
二、重点难点:
1、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感悟文章的意境美和语言美是本课教学重点。
2、抓住关键语句,准确领会文章主旨和把握情景交融的写法是本课教学难点
三、教学方法:
1、运用涵咏法、美读法,引导学生通过有声有色、声情并茂的诵读,沉潜到作品的深处,整体感知文章的意境美和语言美。
2、借助多媒体等手段引入音乐和绘画创设情境,加深师生对文章诗情画意美的感悟。
四、教学课时
安排一课时。
五、教学过程:
1、课前:多媒体播放《听雨》
2、上课,导入语:各位同学,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特别偏爱的文学体裁,据我调查,更多的同学喜爱阅读小说或者看电影电视,古今中外的小说家们为我们塑造了一个个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使我们有如闻其声,如见其人之感,可老师还是希望有更多的同学喜爱读诗歌、读散文,因为好的诗歌和散文通过对情景的生动描绘创造出优美的意境,让我们获得如临其境、如悟其情的审美愉悦,今天就让老师和大家一起伴着这首《听雨》走入余光中的“冷雨”境界,寻找那一份久违的感觉。
3、《听听那冷雨》,从这篇散文的题目大家可以看出,本文的主要意象是——冷雨,而作者感悟意象的主要方式是——听,好,下面请大家和老师一起从文本中找一找,本文哪些地方集中描写了诉诸听觉的雨,作者又是从哪些角度对这诉诸听觉的雨加以具体描写的?
(提示真正写听觉的“雨”从哪儿开始?引导学生边读边梳理)
(美感) 疏雨滴梧桐,骤雨打荷叶 凄凉 凄清 凄楚
岛上回味 凄迷
⑤ 少年听雨…
中年听雨… 冷冷的雨珠子串成人的一生
白头听雨…
湿漓漓的灵魂 窗外在喊谁
(对着幻灯点拨:凄迷与凄凉 凄清 凄楚有何不同?人生三阶段听雨的感受有什么不同?学生讨论。明确:更多了一种怀乡之痛在里面。
(想象:少年不识愁滋味,楼上听着雨声,听着故事,给人一种温馨;中年“客舟”听雨,天涯沦落,充溢心头的是漂泊异乡的沧桑之感;老年听雨在僧庐下,使人联想到了亡宋之痛,家国之愁让心中多了一种浓浓的凄楚伤感。窗外在喊谁——是故乡在呼唤漂泊的游子。)
我们再接着向下看:(提示下面有几小节写听雨都扣住了什么?屋,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