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课程性质,高举人文大旗──学习高中语文新课标浅谈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论文集粹 / 教学论文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37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06/1/12 17:59:28
  • 资源来源: 会员原创
  • 下载情况: 本月:2 总计:69
  • 下载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约3950字)
把握课程性质,高举人文大旗
                 ───学习高中语文新课标浅谈
                          姚乃平
  
不久前颁布的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已在广大高中教师中产生了很大反响。新课标将高中语文课程的性质定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对当前沉浸在旧课程理念的教育界特别是语文界,不啻是一声断喝。高中语文教学中日渐失落的人文精神有望在新一轮课改中获得回归,将成一线教师的热切期盼。
  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有个性的发展奠定基础。文以载道,语文作为表情达意的工具,富有丰厚的人文内涵,文道结合也就成了我国语文教学的优秀传统。语文教师利用语文教材和语文学习的各种形式和途径实施对“人”的灵魂的塑造,责无旁贷。但是,在日益开放的市场经济环境下的教育界却变得日益浮躁和功利,反映在语文学科教学里的工具性功能的片面张扬,使得具有语言和文化综合体特色的语文教学演化成了对单纯的语言学、文章学、文字学、文化学等知识体系的记忆和对这种记忆的操练,这种僵化的教学模式弱化了高中语文教学中应有的人文精神,淡化了语文课程应在提高学生语文素养方面的功能,语文教学如果不能在培养学生具有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和一定的审美能力、探究能力方面着力,并使之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语文教学必将堕落成为人们追逐名利的一种工具。由于人的思想、精神、品格等无法量化,也由于语文学科本身至今缺乏科学的体系,与之相关的知识体系的掌握方面又有着太多的不确定性,语文学科(与其他学科相比)在传统应试方面毫无优势可言,学生轻视和厌烦语文就成了必然;教师在功利的规范和逼迫下也日渐迷失了语文教学的方向,这是目前高中语文教学中的最大困惑。人文精神在新课标中被确定为一种语文教育的基本理念,切中了传统语文教育观的软肋,有望为在应试教育中苦苦挣扎的广大语文教师带来将被解放的一线希望。
  
一、教师的人文素质  贯彻新课标,在语文教育中渗透人文性,并把它作为一种规定性,是语文教育本真的回归。但是,要能真正将新课标的理念转化为一种语文教育的自觉,语文教师自身首先须具有丰富的人文修养,他须是一个充满生活激情,富有爱心,懂得尊重,学会关爱的人,从而把教学活动的目的和过程的设计完全指向“人”的培养,并在语文知识的传授中积极引导学生去寻求生命的意义,将完善学生的人格,将学生培养成有良好教养的人当作学科教育的终极目标。如培养学生学会自尊自爱,学会与人相处,具有科学的态度,具有宽广的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知识并有为社会服务为人类献身的精神等等。可见,没有相当的人文素养、没有高尚的精神品格和积极的生活态度的教师,是很难胜任语文教学重任的。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