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28000字。
第七章 中唐其他诗人
鲁宁联合高中 馨蓓
一、大历年间的诗人
唐代宗(李豫)大历年间(766—779)是盛唐诗风向中唐诗风演变的过渡时期。这一时期的诗人,其青少年时代都是在开元(713—741)、天宝(742—755)太平盛世度过的,受过盛唐文化的重陶;可是由安史之乱引发的近十年的空前战乱,使他们的心理状态产生了明显的变化,痛定思痛,蓦然感到了自己的无能和衰老,失去了盛唐诗人那种昂扬奋发的精神风貌。他们的诗,不再有李白那种非凡的自信和磅礴的气势,也没有杜甫那种反映战乱现实的激愤深广,尽管有少数作品还存留有盛唐余韵,但多数作品都表现出一种孤独寂寞的冷落心境,追求清雅高逸的情调,表现宁静淡泊的生活情趣,虽有风味而气骨顿衰,逐渐流露出一种中唐面目。
1.韦应物
韦应物(737—约790),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出身于高门望族,父亲韦銮和伯父韦鉴都是有名的画家。他少年时期任侠负气,15岁时入为唐玄宗的三卫近侍。安史之乱后,入太学折节读书,后进士及第,于唐代宗广德元年(763)出任洛阳丞,因惩办不法军官而被讼,遂弃官。大历十年(775)前后又出任京兆府功曹参军,唐德宗(李适)建中(780—783)兴元(784)年间任滁州刺史,后改任江州刺史、左司郎中、苏州刺史,故后人称他为“韦苏州”。
韦应物的生活经历和思想比较复杂,他早期的诗歌创作,继承了盛唐诗人关怀现实、追求理想的传统,不仅创作了许多运用比兴言志述怀、批判时弊和同情民生疾苦的诗歌,如《睢阳感怀》、《长安道》、《贵游行》、《采玉歌》等,而且在一部分作品里不乏昂扬开朗的人生意气,其《钱雍聿之潞州谒李中丞》说:“酒酣拔剑舞,慷慨送子行。驱马涉大河,日暮怀洛京。前登太行路,志士亦未平。”《寄畅当》云:“丈夫当为国,破敌如摧山。何必事州府,坐使鬓毛斑。”这种气势壮大的诗作,明显地带有刚健明朗的盛唐余韵。
韦应物的绝大部分诗歌,作于他因秉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