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舟记》教案10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初中教案 / 八年级下册教案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38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05/12/14 23:31:43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2 总计:76
  • 下载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约2460个字。
23  核舟记
教学目标:
一、学习以空间方位为序,语言简洁、周密、生动。  
二、认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在工艺美术方面的卓越技艺。
教学重点难点:
1、学习以空间方位为序,语言简洁、周密、生动。  
2、认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在工艺美术方面的卓越技艺。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创造了光辉灿烂、举世瞩目的中华文明、中华文化。在中华民族的文化宝库中,源远流长、久盛不衰的手工雕刻艺术是一颗璀璨的明珠。其中最令人啧啧称奇、叹为观止的是微雕艺术。微雕是把书法、绘画、雕刻融为一体的微观艺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魏学洢的《核舟记》就是数百年前我国民间艺人精湛绝伦的雕刻技艺的一次辉煌的展示。  
二、扫除文字障碍,初步理解课文 
1.本文出处及作者简介 
魏学洢生于1566年,卒于1625年,其所得之核舟为王叔远1622年(天启壬戌年)所刻,为王氏晚年所刻。  当第一个中国明代科学家徐光启,(1562年生,1633年卒)在他的有生之年终于用洋人的望远镜观测到日食时,这也就标志着放大镜将给中国人的微雕艺术带来前所未有的发展。然而,这样“贵值兼金价”的工具,是绝不会很快用在工匠艺人之手的。因此,微雕的真正意义上向“微小”的革命,当在放大镜普及之后。 王叔远雕刻核舟时,没有使用放大工具,全仗目力。
2. 范读课文/[演示文稿:字、词]请同学们为文章生字词注音并释义,用铅笔标出疑难句。  
(1)注意以下字的读音:
罔(wǎnɡ)     膝(xī)   褶(zhě)      髻(jì)       倚(yǐ) 
戌(xū)       篆(zhuàn)八分有(yòu)        奇(jī)       
诎右臂支船(qū) 
(2)注意以下句子的正确读法:
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  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虞山/王毅/叔远甫/刻
3.请同学们结合文下注释速读课文。并试分别概括文章段意[演示文稿:结构] 

三、研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 
1.本文名为“记”,是不是记叙文,为什么? 
    这是一篇介绍事物的说明文。题目中的“记”在这里是描述、摹写的意思。文章全面而如实地描述了雕刻在核舟上的人和物,活灵活现,使人能领会神奇的刻工。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