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沙漠进军》教学设计
- 资源简介:
约5510个字。
《向沙漠进军》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通过阅读全文,让学生了解沙漠对人类的危害和人类征服沙漠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分析课文内容,提高学生对课文整体结构的分析理解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设计“关注我们的生存环境”专题实践活动,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让学生在探究实践中学习语文,运用语文,激发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初步学会分析课文的说明顺序。
教学难点:将征服沙漠喻作向沙漠进军的含义。
【教学方法】自主、合作、探究
【教学用具】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习热情。
(放一段有关楼兰古国的影视资料),同学们刚刚我们看到的片子是楼兰古国,它位于我国的西北部,昔日的它,风光秀丽,绿树成荫,熙熙攘攘,车水马龙,商贾聚集,经济繁荣;今天的它,已被黄沙覆盖,一片荒芜。人们只能凭着那干枯的树木,光秃秃的沙丘,去想像它昔日的繁华与丰美。是沙漠夺走了它的美丽,留给人们的是遗憾。同学们看到这些,会想些什么呢?对!我们要拿起武器,与沙漠决战,还我家园!
今天我们就学习科学家竺可桢写的一篇文章《向沙漠进军》!
二、简介作者
竺可桢(1890—1974),浙江绍兴人。气象、地理学家,我国现代气象事业的创始人。历任第一、二、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中国科学院副院长,中华全国科学技术协会副主席,中国科学院生物学地学部主任,中国气象学会名誉理事长,中国地理学会理事长等。196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对中国近代气象学和地理学的建立和发展做出了贡献。
三、知识链接
文体知识早知道-----说明文文体知识
(1)说明文的概念:说明文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的一种文体,或介绍事物的状态、性质、功能;或阐明事理,目的是给人以知识。
(2)说明文的分类:从说明内容上可以分为事物说明文和事理说明文,事物说明文旨在介绍某一事物的形体特征,事理说明文旨在解释事物本身的道理或内部规律。
(3)说明文要抓住事物特征:所谓特征是这一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标志。只有抓住特征才能说明白这一事物或事理的独特之处。
(4)说明文的要素:
A、说明顺序
时间顺序:即以事物发生、发展的时间先后来安排说明顺序,从而写出事物的发展变化情况。这种顺序一般用于人物的生平介绍、科学观察记录,说明事物或事理发生、发展或制作过程一类的说明文。
空间顺序:即按照事物的空间存在形式,或从外到内,或从上到下,或从前到后,或由远及近依次进行说明。这种说明顺序,一般用于说明事物的形状、构造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