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地名文化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通用 / 高中素材 / 高中其他文字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27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05/12/4 14:59:57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15
  • 下载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约2070字)
中国地名文化
地名是山水、城市、村庄的符号。在5000年的历史长河中,“地名”也在不断的变化着。有些淘汰,有些变更,有些新生。这些变化,既缘于自然界的变化,也缘于人类文明的发展。不管是那种原因,其变化过程,包含不少知识性和趣味性。地名文化成为旅游文化的一部分。
一、    中国别称的由来
1、“华” 古代“华”与“花”相同,引申为美丽而有光彩。古代中原地区的人们,认为自己居住在“衣冠整齐华丽”的文明地区,故自称“华”。至今“华人”、“华侨”、“华语”仍在使用。
2、“诸华”由于周朝人自称“华”,故周王朝分封的诸侯国,就同称为“诸华”。
3、“中华” 出现在秦始皇统一中国以后。他缘于对民族的称呼。原来,秦以前,华夏族称自己的祖国为“中原”,而秦以后,逐渐发展成为一个多民族的饿国家。为了说明秦国民族的构成,因而有了“中华民族”的说法。中华一词也就成了中国的别称。
4、“夏”、“华夏” “诸夏” “夏”在古代有大的意思。我国第一个奴隶制国家是“夏”王朝。后来人们就用“夏”称呼中国。商代中原“华夏”民族最强盛,族人又最多,是主要民族,故人们把“华夏”作为中国的代称。
5、“九州” 源于大禹治水划定九州的传说。
6、“赤县” 华夏人喜欢红颜色,并把他看作吉祥的象征。
7、“神州” 始于战国时齐人邹衍创立“大九州”学说,其中说道“中国名曰赤县神州,…内有九州。”
8、“支那” 是外国人对中国的称呼。“支那”是梵文的音译,是古代秦国的“秦”字的对音。
9、“震旦” 是古代印度、希腊、罗马等对中国的称呼。据说,这种称呼含有“善于思考”和“创造发明”之义。
二、    国省、市、自治区名称、简称的由来
1、北京:始于明永乐年间。 因明太祖定都金陵,时称“南京”,明成祖迁都北平,故改名为北京。
2、天津
3、上海 
4、黑龙江  “天鹅之省”(地图)
5、吉林  “沿”之义(满语)沿着松花江。
6、辽宁   辽河  “辽河永远安宁”。
7、河北    黄河之北   古“冀州”地,简称“冀”,春秋为燕、赵地,又称“燕赵之地”
8、河南     黄河之南   古“豫州”地,简称“豫”,因豫州居九州之中心,因此,“中州”,“中原”。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