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教《致大海》的体会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论文集粹 / 教学论文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27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03/12/23 15:42:00
  • 资源来源: 会员原创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111
  • 下载点数: 0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我教《致大海》的体会<br>
东台市三仓中学  王向华<br>
<br>
提要:研究性学习是一门课程,也是一种管理机制,它首先更应是一种学习方式。坚信每个学生都可以成为研究者,应该引发作为人文和工具的语文教学的质的变革。在主动占有材料、学会共享材料、合作整合材料的师生互动中,推进语文研究性学习在课堂的实施。<br>
关键词:语文  研究性学习  课堂实践  思考<br>
<br>
研究性学习是基础教育史一次革命,已成为教育改革的前沿和焦点。学生角色,从被动到主动;教师角色,从传授到指导;学习空间从封闭到开放;学习方式从单一到多样。这必然会引发课堂教学方式的质的变革。<br>
但是,在理解和实践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我们常常容易走进这样误区:狭隘地将研究性学习等同于课题研究,人为地割裂研究性学习与课堂教学的有机联系,片面的拔高研究性学习的要求,甚而使之功利化,成人化。事实上,研究性学习首先应该是一种学习方式,应该在课堂教学中得到有效的实施。笔者在普希金的政治抒情诗《致大海》的教学中就此进行了一次尝试。<br>
一.背景铺垫,诱导学生主动占据资料,激活探究冲动和研发欲望。<br>
“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的理念正说明语文研究<br>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