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课时,约2100个字。
《核舟记》教学设计
濮阳油田一中 赵宝顺
【设计意图】
本设计意在改变以往在文言文教学中只注重词语的解释和句子的翻译,而忽略对文章内容的整体理解的倾向,将课文作为“文章”来教来学,让学生在有趣的活动中,通过诵读、品味,理解课文的内容,感受课文的情趣,从而激发其学习课文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其学习文言文的能力。同时,读写结合,让学生在学习课文的基础上,学会有条理地生动地说明事物。
【设计提要】
一、“画”核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导入新课。
二、读课文。让学生在反复的朗读中从整体上感知课文的内容。
三、“演”核舟。从课文的主体部分楔入,通过媒体演示、学生表演等生动的形式,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领会核舟的奇妙。
四、“品”核舟。一是“品”作者所介绍的核舟的妙处,二是“品”本文写作上的妙处。
五、写作练习。模仿本文的写法,写一篇介绍工艺品的短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 “画”核舟,激发阅读兴趣:
要求学生在长2.9厘米,宽2厘米的纸片上画一只小船,并画出船舱,船舱上画四扇窗户,在这四扇窗户上还要写上“清风徐来,水波不兴”八个字……在学生纷纷反映画不出时,导入本课:要在如此小的画面上画出这么多的事物,确实很困难,但在我国明朝,有一位杰出的微雕艺术家却能够在这么小的一枚桃核上雕刻出比老师刚才的要求还要复杂的事物。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课文《核舟记》所反映的内容。
二 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⒈学生自读课文(可先小声试读,再大声朗读),达到读得正确、连贯。
⒉请六位学生分段朗读,要求其他学生听后能指出具体介绍核舟的段落及其所介绍的内容。
⒊指导学生分析归纳上述问题(黑体字板书):
第2至5段具体介绍核舟,分别介绍了船舱、船头、船尾、船背。介绍船舱时重点说了小窗;介绍船头时重点说了船头上的三人;介绍船尾时重点说了两个舟子;介绍船背时重点说了题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