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书》教案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粤教版 / 高中教案 / 必修二教案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24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05/11/28 18:27:17
  • 资源来源: 会员原创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114
  • 下载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约2400字。
粤教版高中语文必修2第三单元第12课
《鱼书》教学设计
江门市江海中学   陈华
教材简析
《鱼书》从日常生活中亲人朋友间的书信往返入手,谈书信往返对于人类社会交际和情感交流的重要性。作者从现代城市环境对人的生活习惯的改变谈起,由自己近期的疏于写信,朋友来信的稀少,想到友谊的重要:“古往今来,多少扣人心弦的故事,都建立在无垢的友谊之上”,伟大的人格,崇高的友情,是人生中“一盏明灯”。进而说到书信的往返正是友谊的一种证明。接着作者从写信和读信两个方面,写出书信往返对于滋润感情的特殊效果:“给远在他乡的友人写信,神弛心往,仿佛剪烛西窗,促膝长谈,心情畅适,近乎薄醉。故人久阔,忽然尺素飞来,那种乍来的喜慰,温暖的感觉,也很难找到近似的境界相比拟。”作者以生花妙笔,写出了书信给人们带来的乐趣。不仅如此,作者还就书信与人的一生的关系给予进一步的揭示。书信不仅可以表达感情,而且书信里还“保存了一些生命的痕迹”,“值得吟味的人生小景”。于此笔锋一转,作者通过自己在现实生活中与书信有关的三件事,写出了人间情谊交往的酸甜苦辣——既有与善良敦厚友人的分道扬镳,也有浪迹天涯的朋友间的奇异缘遇,更有遭匿名信暗算的痛苦经历。正是这些不同的经历,使作者看清了人世间的美丑善恶,懂得何谓美好,何谓邪恶。
    《鱼书》通过描述现代社会书信往返的各种现象,表达了作者对于人间真情的探寻,对崇高友谊的向往,对以书信卖友求荣的社会病态的批判,对现代人不屑于写信的心理行为的惋惜及抱憾。
   读《鱼书》,古雅之风扑面而来。作者在流畅的现代汉语的行文中自如地穿插着文言词汇,不仅使所要表达的意思言简意赅,而且产生一种文雅、含蓄的修辞效果。比如作者恰到好处地用了“暌违”“鱼书”、“参商”、“尺素”、“雁足”诸词,这些词语古朴典雅,典故叠现,含义丰富而又意思明白浅显,一点也不晦涩、深奥,反而增强了表情达意的力度和深度。此外,《鱼书》的作者还善于用四字句,像“剪烛西窗,促膝长谈,心情畅适,近乎薄醉”,“投书告密,卖友求荣,卖身投靠,摇尾乞怜”之类,也用得自然、简洁、流畅,读来朗朗上口。
教学目标 
1、体味作者对书信的喜爱和怀念之情,对人间真情的渴盼。
2、欣赏作者古雅的语言。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一)、小调查:当你想念亲人和朋友时,你最喜欢、最经常采取的方式是什么?(请学生举手选择)
A、写信     B、写信     C、打电话
(二)、请选择“打电话”的某一两个学生谈谈自己选择的理由。
(三)师:确实,电话的方便、快捷使生活的无数不可能变成了可能,它连接了七大洲、四大洋,使诺大的世界变成了触手可及的地球村。但在古代,人们却只能靠书信来联系。想念驻扎在边塞的丈夫了,抓来一只大雁,在脚上绑上一封信,雁儿雁儿,你帮我捎封信给我的丈夫;漂泊异乡,想念家乡亲人了,唤来一只小鱼,鱼儿鱼儿,你帮我带个口信给家里人。
    就在七八十年前,人们也还是主要靠绿衣天使来传情达意。今天我们将一起来学习的就是一篇关于书信的文章——我国文坛著名的作家柯灵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