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ppt24(2份打包)
- 资源简介:
课件共18张,教案约3820字。
蝶恋花
●教学目标:
1.披文入情,由辞体情。
2.体味本词的写作特色。
w● 重点、难点
把握诗词中常用意象的含意,感悟全诗意境。
● 教学资源
这首词是晏殊非常重要的作品,它最重要的一点是属于婉约词,又在某些方面超越了婉约词。
上片,先写秋晓庭圃中含愁的菊花和似在啜泣的兰草。兰和菊含有品格高洁之类的象征意味,这里词人将它们人格化,“愁烟”、“泣露”写出了女子的哀愁。“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清晨,罗幕间暗荡着一缕人能觉察得到的轻寒,燕子双双穿过帘幕飞走了。这里是借燕子来写人的心理,一是借燕子的飞去写女子敏感的心理,一是借燕子的双飞写女子的孤独。词人用含蓄的笔法细腻地写出了女子的哀愁和心中的孤寒。接下来两句“明月不谙离别苦,斜光到晓穿朱户”,在时间上又从“今晨”回到“昨夜”,有两点变化,一是点明了幽怨是因为“离别”,二是“怨”变得较为强烈。女主人公似乎有点埋怨得无理,把不满甚至转嫁到穿越朱户的月光上,但恰恰是这种任性的埋怨,让人看到了女主人公在离恨的煎熬中对月无眠的情景。
下片,“昨夜西风凋碧树”是对昨夜通宵不寐卧听西风凋落树叶声响的回忆,一个“凋”字写出了景,也道出了人的心情。“独上高楼”的“独上”对应了上片中的“双飞”和“离别”,而“望尽天涯路”正从一夜无眠生出,与“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一起把女主人公孤独、迷茫、不见所思的空虚怅惘刻画得淋漓尽致。有人认为,一望无际的空阔境界让主人公痛苦的同时也给了她另一种精神上的满足,毕竟“天涯路”的“望尽”能使她从狭小的帘幕庭院的忧伤愁闷转向了对广远境界的骋望,这种说法也是有道理的。总之,这三句话有伤别之苦与痛,但这种伤别意绪没有纤柔颓靡的气息,有的是阔大的气象和高远的境界。
登楼远望,不见所思,因而想到音书寄远——“欲寄彩笺兼尺素”,然而,“山长水阔”,怎么能知道“彩笺”、“尺素”寄往何处?这种强烈的音书寄远的愿望与无处可寄的残忍现实更加突出了女主人公的悲苦,词也就在这渺茫无着落的怅惘中结束。“山长水阔”和“望尽天涯”的照应,“知何处”的慨叹更增添了全词悠远辽阔的意境和令人思之不尽的情致。
晏殊绝大部分作品的内容是抒写男女之间的相思爱恋和离愁别恨的。如“无穷无尽是离愁,天涯地角寻思遍”(《踏莎行》);“无情不似多情苦,一寸还成千万缕。天涯地角有穷时,只有相思无尽处”(《玉楼春》)。这首词也不例外,也是写女子的“离恨”。然而,晏殊词写男女恋情,已过滤了五代“花间词,,所包含的轻佻冶艳的杂质,而显得纯净雅致。他往往略去对女性容貌色相的描写,而着重抒发主人公的恋情。这一点在《蝶恋花》中表现得比较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