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ppt99(3份打包)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高中课件 / 必修一课件
  • 文件类型: doc, ppt
  • 资源大小: 2.3 M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16/10/20 10:08:08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36
  • 下载点数: 2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查看预览图

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
  4.10.2学案设计.doc
  奥斯维辛教学设计二.ppt
  奥斯维辛教学设计一.ppt

  第四单元
  10 短新闻两篇
  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
  学习目标
  1.理解新闻写作中记者的感情蕴含其中的写法。
  2.揣摩关键语句,理解句子的深刻含义。
  3.了解德国纳粹分子的残酷统治,培养学生热爱和平的情感。
  自主认知
  一、整体感知
  1.搜集本篇课文相关资料并交流。
  2.自读全文,写出本文的写作顺序。
  二、自练自测
  1.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
  和煦(  )    枯萎(  )    废墟(  )    雏菊(  )
  呆滞(  ) 扼住(  ) 踉跄(  ) 毛骨悚然(  )
  不寒而栗(  )
  2.成语积累
  毛骨悚然:
  不寒而栗:
  目瞪口呆:
  不可思议:
  三、质疑问难
  通过预习本文,你有什么疑问,请写在下面。
  合作探究
  1.纳粹的集中营令人恐怖,作者为什么在开头偏偏要描述布热金卡太阳和煦、明亮,一排排白杨树婆娑起舞,在门前不远的草地上,还有儿童在嬉笑、打闹这样祥和的景象?作者又为什么说这种景象是“最可怕的事情”?
  2.作者报道奥斯维辛集中营,为什么用很多的笔墨写参观者的表现?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3.文章关于奥斯维辛集中营内部的记叙描写中,大都是毒气室、焚尸炉、装人的盒子等残酷、丑陋、令人窒息的遗迹,可为什么文章的结尾却写到了一排照片中间有一张美丽姑娘的照片特别引人注目?
  4.“在德国人撤退时炸毁的布热金卡毒气室和焚尸炉废墟上,雏菊花在怒放”这句话有什么深刻含义?
  5.作者为什么说“在奥斯维辛,没有可以作祷告的地方”?
  6.本文是一篇新闻,而标题却说“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是否矛盾?
  7.学生可能会认为本文不是一篇新闻,本文与常见的新闻有什么不同?
  课堂练习
  一、基础知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有误的一组是(  )
  A.停泊(bó)    易帜(zhì)    婆娑(suō)    冉冉升起(rǎn)
  B.步履(lǚ) 撰写(zuàn) 窒息(zhì) 世人瞩目(zhǔ)
  C.号角(hào) 水艇(tǐnɡ) 沼泽(zhǎo) 数以千计(shù)
  D.噙泪(qín) 祷告(dǎo) 雏菊(chú) 长歌当哭(dàng)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凝重 隐秘 折磨 阳光明眉   B.嬉笑 凋谢 绞刑 终身难忘
  C.残状 接载 颠倒 心智健全 D.废墟 噩梦 复原 蒙蒙细雨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中横线处的词,最恰当的一组是(  )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