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兰诗》教学设计17
- 资源简介:
约5440个字。
语文实用教案
主备人:
教学目标 1、 积累文言知识,包括一些重要的词语和句式。
2、 了解乐府民歌的特点及常用的修辞手法。
3、 了解诗中详写和略写的部分,理解这首叙事诗详略分明的特点。
4、 根据上下文揣摩人物的心理活动。
重难点 教学重点:认准字音、字形,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课文情节。理解木兰这个古代巾帼英雄形象,学习古代劳动人民的爱国精神。
教学难点:学习本文详略得当,巧妙运用排比、对偶、夸张、互文等修辞手法。
方法 诵读法、复述法 手
段 多媒体 课
时 2课时
一、创设情景,影片引读
问:同学们,巾帼不让须眉是什么意思?你们有谁知道我国历史上有哪些著名的巾帼英雄呢?(穆桂英、梁红玉、红娘子、花木兰)是啊,我国古代确有一位女扮男装替父从军的女英雄——花木兰。千百年来,她已成为了家喻户晓的巾帼英雄形象,不仅流芳百世,而且流传海外,这个故事却来自于一首诗――《木兰诗》(板书课题)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深入学习北朝民歌《木兰诗》。
《木兰诗》又叫《木兰辞》,选自宋朝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这是南北朝时北方的一首民歌,
二、诗歌诵读,整体感悟
1、诗歌诵读: ①听录音
②学生自由朗读,读准字音,疏通文义,把握情感。
③学生比读,互评互读。
2、整体感悟:
①在朗读课文的基础上,学生疏通大意,掌握一些重点字词句的含义,概述故事情节。
②在概述情节的基础上,学生整体把握诗歌内容与结构。
1.引导:这是一首叙事诗,依据故事的发生、发展和结束,这首诗可以分为几个部分?各写出了什么?请用四个字来简单概括每一部分内容。
明确:第一部分(1—3段) ―――替父从军(从军缘由)——详写
第二部分(第4段)―――十年征战
出征前的准备——略写
出征中的思亲心理——详写 详写女儿情态
关山飞度,征战沙场——略写 略写英雄气慨
第三部分(5—6段)―――凯旋辞官——详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