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这土地》教学设计8
- 资源简介:
约3510个字。
我爱这土地教学设计
1教材分析
1.《我爱这土地》选自语文出版社七年级下册语文第四单元现代诗歌单元,本单元所选的四首诗都是现代诗歌中的名家名篇。这节课教学内容是在七年级上册诗歌学习的基础上,进一步引导学生学习感受诗人对历经磨难而又充满希望的祖国的挚爱之情。
2.《我爱这土地》是现代文学史上著名诗人艾青于1938年11月创作的一首诗歌,其时正值国难当头,饱经沧桑的祖国又一次遭受日寇铁蹄的践踏。作为爱国诗人的艾青,坚定地汇入民族解放斗争的洪流中,并成为时代的“吹号者”。他说他是“作为一个悲苦的种族争取解放、摆脱枷锁的歌手而写诗。”
2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虽然已经学过很多古诗,但正式接触现代诗还是第一次;且他们理解鉴赏诗歌的能力较弱,因此教师要正确引导学生学会欣赏现代诗,掌握欣赏现代诗的一些方法,并初步学些现代诗。
3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1.了解有关艾青的文学常识及本诗的写作背景;
2.能正确划分诗的节奏,饱含深情地朗诵全诗;
3.掌握朗读现代诗的一般方法。
二、目标能力:说出诗歌中的意象,理解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初步学会欣赏诗歌方法。
三、情感目标:体会诗人真挚炽热的爱国情怀,从而激发自己的爱国之情。
4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了解诗歌的内容,能说出诗歌的意象,并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学会欣赏诗歌方法。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理解运用象征手法抒发作者思想感情的写法。
5教学方法
1.朗读法:通过有感情地朗读,把握诗歌的内在旋律与节奏美,体味诗歌蕴含的深沉情感。
2.探究欣赏法:对诗歌形象的象征含义及诗歌的主题进行探究。
6教学过程
6.1 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如今,中华儿女遍布世界各地。在160个国家和地区中,就有6000多万的海外华人和华侨。那么同学们是否知道,当时这些离乡背井的人们,都习惯在远行之前,带些什么在自己的身边以示对家乡和祖国的思念呢?
——泥土。没错,他们中的一些人在远渡重洋之前,取上一把泥土,珍重地包藏在身边,以示对祖国的思念。直到现在,海外华侨的床头箱里,还有人藏着这样的乡井土!试想想,在这一把把看似平凡的泥土里,演绎着多少可歌可泣的故事、烙印着多少眷恋的情结啊!这就是中华民族历经千年而流传下来的浓浓的土地情结。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土地情结的代表作:著名诗人艾青的《我爱这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