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触龙説赵太后》教学设计1
- 资源简介:
约5800字。
海南省儋州市思源实验学校人教版高三语文一轮复习选修战国策《触龙説赵太后》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设计:
1、 积累部分文言实词、虚词和句式的用法。
2、 理解课文内容。
3、 分析本文层层递进、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的语言艺术。
4、 体会语言艺术在现实生活中的意义。
5、 认识父母为子女做长远打算的道理,明白溺爱的危害性。
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学
1.《战国策》是一部国别体的历史著作,主要记载战国时期策士们云游八方、纵横捭阖的事件和言论,正如刘向所称“战国时游士辅所用之国,为立策谋”。是西汉末年刘向根据战国时期的史料编订的,全数共33篇,分为东周、西周、秦、齐、楚、赵、魏、韩、燕、宋、卫、中山十二策,反映了战国时期各国政治、军事、外交等方面的一些活动。
幻灯补充资料,学生阅读并摘记关键内容:
(资料1:郑振铎“在《战国策》里面,我们看不到一些迂腐的言论,与一切遵守传统的习惯与道德的行为;这个时代是一个新的时代,旧的一切,已完全推到,完全摧毁。所有的言论都是独创的、直捷的、包含可爱的机警与雄辩的,所有的行动都是勇敢的,不守旧习惯的。都是审辨直接的、利害极为明瞭的。”)
(资料2:刘向:“战国之时,君德浅薄,为之谋策者,不得不因势而为资,据时而为口。故其谋,扶急持倾。为一切之权,虽不可以临国教,化兵革,救急之势也。皆高才秀士,度时君之所能行,出奇策异智。转危为安,运亡为存,亦可喜,皆可观。”)
(资料3:曾巩:“战国之游士则不然,不知道之可信,而乐于说之易合。其设心注意,偷为一切之计而已。)
2.点拨引领
历史上人们大都从维护儒家正统思想出发,认为它是一部坏人心术的邪恶之书。其实,《战国策》通过许多引人入胜的奇策异智故事,说明智能的威力和策士的社会作用。渲染策士对战过局势的控制,显示智力在政治、军事、外交斗争中举足轻重的作用。作者有意识的渲染夸大策士在战国乱世中的作用,歌颂策士的智慧,旨在引起人们对智力的足够重视。“所在国重,所去国轻”。《战国策》的作者以卓越的眼光,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强调了知识阶层在政治斗争与社会发展中的强大作用,歌颂那些穷闾僻巷中冲杀出来的大批寒士的才智,公然提出“士贵耳,王者不贵”的呼声。这种与不讲智愚贤不肖的世袭贵族专制背道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