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活心理语言内码,优化中学语文教学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激活心理语言内码,优化中学语文教学<br>
海盐高级中学 陈建红<br>
<br>
摘要:语文学习的过程是一个能动的积极的思维过程,它时刻伴随着心理活动。心理语言的介入是推动学习的催化剂。要做到“教”与“学”的接轨,就要做好“心理接轨”。教学只有适应了学生的心理语言后才能被接受或更好地接受。笔者通过调查揭示了中学生的心理共性,结合这些共性提出了在教学的各个阶段激活学生心理语言内码的途径--------感知阶段,通过开讲艺术的陌生化、兴趣的迁移、唤起期待欲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审美注意;理解阶段,充分挖掘教材的情感因素、引进竞争机制、创设美的教学情境,以保持学生求知的欲望;应用阶段,给予学生足够的创造空间,充分发挥其主体作用。从而达到激发学生兴趣、主动性、创造性,提高课堂效率,优化语文教学的目的。<br>
关键词:语文教学 中学生心理语言内码 催化剂 激活 优化<br>
<br>
现代教育心理研究表明,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学习对由视觉信号输入的语言文字符号的信息进行解码和理解,以获取作者所表达的信息。这个过程是一个能动的积极的思维过程,是人脑中新旧信息相互作用与反应的过程。与此相关的心理机制与心理轨迹,美国著名心理语言学家卡洛在其《语言的心理学》一书中作了详细的研究。他认为人类认知功能的普通特征为:外来信息的原始的和未被加工的形态暂存于感觉记忆;同时永久记忆或人脑知识的相关内容被激活或被调用出来辨认外来信息;被辨认的和认知活动有关的信息进入工作记忆。当新的记忆进入工作记忆时,一部分信息消失,一部分信息和永久记忆中的信息重新组合。这其中心理活动起了很大的作用,所以可以说语文学习过程是一个心理的过程。因此,教学过程的设计和教学风格的实施,应该符合教学规律,同时也应符合学生的心理需求,才能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主动去获取知识,提高能力。而要去了解受教育者的心理需求,以期激发其兴趣与注意,我们必须注意一个特殊区域即“学生心理语言特区”。因为,一切外在的信息所指只有适应了这个“区域”的特殊规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