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国论》教案3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教学目标】:<br>
1、通过学案整理文中的重点字词,学生通过自学自练培养阅读文言的能力。<br>
2、通过课文分析,理清作者思路和本文大量运用对比的写作手法。<br>
3、背诵课文,引导学生讨论作者的观点,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br>
【教学重点】:背诵课文,掌握文中重要字词,理解文中对比的写作手法。<br>
【教学安排】:三课时。<br>
第 一 课 时<br>
【教学要点】:学生通过自学自练,疏通课文。 <br>
【教学过程】:<br>
一、导入——上个单元我们所学的四篇课文都是唐代散文,在唐宋八大家之<br>
中,唐代的散文家只有两位:韩愈、柳宗元;其余六位(曾巩、王安石、三<br>
苏、欧阳修)都是宋代散文家。可见,宋代散文所取得的成就比唐代要高。<br>
——引导学生读单元知识框。<br>
牵涉到秦国与其它六国的文章,我们已经学过两篇。一篇是贾宜的《过<br>
秦论》;一篇是杜牧的《阿房宫赋》。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六国论》也是与<br>
秦国和六国有关的文章,它的作者苏洵也是唐宋八大家之一,是苏轼和苏辙<br>
的父亲,人称“老苏”。据说他27岁才开始发奋读书,经过十多年的闭门苦<br>
读,终于大器晚成,46岁时拿着自己的几十篇文章到汴京拜见当时的大文豪<br>
欧阳修,深得欧阳修的赏识,并且把他的这些文章推荐给皇帝,一时名动京<br>
城。因为这一年正好是嘉佑年间,因此苏洵把自己的文集命名为《嘉佑集》,<br>
《六国论》便选自《嘉佑集·权书》。 (板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