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ppt87(5份打包)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高中课件 / 必修四课件
  • 文件类型: doc, ppt, pptx
  • 资源大小: 813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16/7/28 12:13:30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84
  • 下载点数: 2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查看预览图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导学案(学生版).doc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导学案(教师版).doc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教学设计.doc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教学总结及反思.doc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课件.pptx

  《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教学设计
  琼中中学   杨健伟
  教学目标:
  1、了解辛弃疾抗敌救国的雄图壮志和为国效劳的爱国热情。
  2、理解运用典故,借古讽今的写作特点。
  教学方法:诵读法,探究分析法
  课时安排:1课时(多媒体授课)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导语:有那么一个人,一生戎马,一颗丹心永远牵挂着这个在风雨中苟安的国家。他的朋友陈亮这样评价他——“眼光有稜,足以照映一世之豪;背胛有负,足以荷载四国之重。”于是,千百年后,郭沫若先生在他纪念祠上题写了这副对联“铁板铜琶继东坡高唱大江东去,美芹悲黍冀南宋莫随鸿雁南飞”。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近《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感受这个悲情英雄的人生绝唱。
  二、感知课文
  

    《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导学案(教师版)
  学习目标:
  1、理解运用典故,借古讽今的写作特点。
  2、了解辛弃疾抗敌救国的雄图壮志和为国效劳的爱国热情。
  课前预习案
  读一读:
  1、关于作者辛弃疾
  辛弃疾(1140年5月28日-1207年10月3日),字幼安,号稼轩,山东东路济南府历城县(今济南市历城区遥墙镇四凤闸村)人,中国南宋豪放派词人,人称词中之龙,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辛弃疾生于金国,少年抗金归宋,曾任江西安抚使、福建安抚使等职。追赠少师,谥忠敏。有词集《稼轩长短句》,现存词600多首,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和战斗精神是他词的基本思想内容。著名词作《水调歌头•带湖吾甚爱》、《摸鱼儿•更
  

    《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导学案(学生版)
  学习目标:
  1、理解运用典故,借古讽今的写作特点
  2、了解辛弃疾抗敌救国的雄图壮志和为国效劳的爱国热情。
  提示与建议:
  了解典故的意义,在诵读中体会词人的情感。
  课前预习案
  读一读:
  1、关于作者辛弃疾
  辛弃疾(1140年5月28日-1207年10月3日),字幼安,号稼轩,山东东路济南府历城县(今济南市历城区遥墙镇四凤闸村)人,中国南宋豪放派词人,人称词中之龙,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辛弃疾生于金国,少年抗金归宋,曾任江西安抚使、福建安抚使等职。追赠少师,谥忠敏。有词集《稼轩长短句》,现存词600多首,强烈的爱国
  

    《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教学总结及反思
  诗歌教学要求把握每首诗词的独特之处。对于诗词本身的突出特点,教学时应作重点把握。在这首《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最突出特点就是用典,这也是辛词的独特之处。        
  在教学时我以一课一得为目标,让学生了解所用典故并掌握用典目的,所以上课时我着重讲词中的典故。但因为学生对故事的积累较少,阅读面窄等原因,这一课的效果不太明显,当然,也有课时所限等因素,没有很好地展开讨论,下一次再教这首词时,我会尝试先让学生课前做好充分预习和了解诗中典故,并且能针对设置的问题进行思考,这既有益于对文本的深入研读,也使学生在了解一些历史故事的同时加深对诗词的理解。
  另外不足之处在于课堂的朗读少了,缺少一些语文的诗味。且扩展等都得转移到课下,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