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课时,约5600字。
郑伯克段于鄢(教案一)
学习目标:1、感受文化美,体会时代背景
2、品味语言美,落实文言词语
3、欣赏结构美,流利朗读课文
教学设想:高中课文,最重要的是语言和文化的教育,学生的语文素质的培养要从文化的层面上考虑;尤其是文言文的教学,只有把古典文学的教育、古代文化的熏陶与我们现代的生活紧密的联系起来,才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并使学生养成联系历史和文化,从生活中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本篇课文要注意的地方是几个字词的读音和意义,另外要指导学生了解课文的结构,具体掌握故事的情节。将引用课件的形式分析人物关系和人物性格。
教学时数: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任务:介绍相关知识并串讲课文第一部分
课文解读:
一、导入
春秋战国是个战火纷飞的时代,群雄争霸。各诸侯国对外要防范他国的进攻,对内也要维护政权的稳定,这就导致了统治者内部出现了非常残忍的尔虞我诈、互相倾扎的矛盾冲突。我们下面学习的这篇课文,就是春秋初期发生在郑国的一个历史事件。
(板书课题)
二、研究课文标题,抓住学习要点
1、介绍文章背景:郑伯克段于鄢,语出《春秋·隐公元年》,《左传》将其演绎成本篇。
2、《左传》介绍:原名《左氏春秋》,相传为春秋晚期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它与《谷梁传》、《公羊传》合称春秋三传,都是用来解释和阐明《春秋》的。《左传》重在史实叙述,而后两者则重在义理说明。
3、题目分析:郑伯克 段 于 鄢。(主谓宾介补)(主人公、事件、地点)(具体意义在课文中阐述)
三、齐声朗读课文,强调几个重点、难点的字词。
亟(qì)请 虢(guó)叔 不义不(日匿)(nì)亲近 祭(zhài) 具卒乘(shèng) 泄泄(yì)
都城:国都的城墙 必自毙:跌倒,失败
遗(wèi)赠送—--古音与广东话相近,其它例子:渠,广东话(kuí)“他”
四、划段落,按故事内容,第一部分可至段5结尾,前部分可分为三部分(1/234/5),后部分可在“既而悔之”处断开(供参考,讨论)。
五、解析课文
第一部分:(郑伯克段)按事件的发展。导读部分提示“先”,“又”,“既而”,“最后”。(二)课文第一段串讲:
1、【初,郑武公娶于申,曰武姜。】
初:当初。《左传》在追述以前的事情时,习惯上都用“初”。本文讲的是隐公元年(BC722)发生的事情,作者为了说清此事的来龙去脉,就用“初”字把时间向前推移了39年,追述到郑庄公的母亲出嫁到郑国的那一年,即BC761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