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23道题,约4080个字。
泗水县2005——2006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七年级语文试题
题号一
(20分)二
(15分)三
(35分)四
(50分)总分
(120分)
一.积累与运用(20分)
1.用你写得最好的字体把下面这句诗抄写下来。(不加标点符号)(3分)
曲 径 通 幽 处, 禅 房 花 木 深。
2.根据语境,给下面加点字注音。(4分)
她爱大自然的美,尤爱皎洁的月色。每天夜晚,她都来到林中草地,或是无忧无虑地嬉戏,或是心旷神怡地赏月。她不愧是赏月的行家,在她的眼里,月的阴晴圆缺无不各具风韵。
皎洁( ) 嬉戏( ) 心旷神怡( ) 行家( )
3.找出下面句中的错别字并改正。(4分)
(1)我的心在瘦骨鳞恂的胸腔里冬冬直跳。( )
(2)这种命运事实上是我们自己选择的,否则我们不必在春天勤生绿叶,不必在夏日献出浓荫。( )
(3)在二十四岁以前,我一直居住在被占领和被揉蔺的波兰。( )
(4)水藻真绿,把终年储畜的绿色全拿出来了。( )
4.某客车玻璃窗上贴着如下图示,请用简明的语言将图示所表达的意思准确地表达出来。(不超过28字)(3分)
直 达
泗水 济宁
(早晨7:30) (下午3:00)
5.根据下面的提示或语境,用诗文原句填空。(6分)
(1)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西江月》中,人们谈论着今年的丰收,表达一种内心的喜悦的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溪水因枯涸见石更清冽了。
(4)曹操的《观沧海》描写诗人想象中的景象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王湾的《次北固山下》:诗中有一个对偶句,蕴含新事物孕育于旧事物解体之时的哲理,这两句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吹面不寒杨柳风。
二.文言文阅读(15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10题。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为政》)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里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