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课时,约3020字。
巴东三峡
一. 目的要求:
学习游记散文多样表达手法、生动优美的语言及作者热爱祖国大好山河的感情。
二. 重点
(1) 文中古诗、谚语、典故的合理引用。
(2) 了解游踪,抓住景物的特征,品位文章中蕴涵的景情之美。
三. 难点
揣摩作者渗透在游记中的思想感情。
四. 教学时间
两课时
五. 教学设想
学生反复阅读,勾画圈点,教师评点比较阅读,师生互动。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 导入新课
1, 展示有关三峡的资料
2, 展示学生课前收集的有关三峡的诗文,郦道元《三峡》、李白《早发白帝城》、杜甫《咏怀古迹》,刘白羽《长江三日》,余秋雨《文化苦旅》
(二)整体感知。自画路线
1、学生听朗读,看风景,领略山水之美。
[课件:播放配乐课文朗读,]
2.借工具书扫清文字障碍
3 学生速读课文,用横线标出作者沿途经过的地方。把握作者游踪,并体会各峡山水的特点及景物特色。(老师要求:各峡的特点尽量用文中语句概括)
学生发言后老师强调:
西陵峡 黄猫峡:山高不险,水急不狭
灯影峡:浓厚的江南风味
崆岭峡:山形水势,突然险峻
米仓峡:水不太急,山更高峻
巫峡:山水最奇险最美丽
水险——窄、急、曲折、多滩
山高——笔直、整齐、险峻
(云雨——奇形怪状,应有尽有)
瞿塘峡:山势稍平,水仍险急
西陵峡山势之高低,水势之急缓各不相同,扼要介绍。
巫峡水险,山高,云趣。
瞿塘峡人文景观丰富。
3、学生自绘长江三峡简图,进一步明确作者游踪顺序。(老师提示:注意上、下游的方位)然后请一个学生在黑板上绘图。
瞿塘峡 巫峡 西陵峡
米仓峡 崆岭峡 灯影峡 黄猫峡
三、自主探究,品味语言
学生品读⑦⑧段,品味生动地描写了江水的险、峡山之高、云雨之奇妙多变的语句。
学生发言后老师整合:
①江水之险——“江水的险,险在窄,险在急,险在曲折,险在多滩。”连用四个“险”字,有力地突现江水之险,江水的“窄”、“急”、“曲折”、“多滩”。
②江水之急(听觉、视觉、)——“江水冲在山崖上、石滩上,发出一种横暴的怒吼,有时候可以卷出一两丈高的浪堆。”“冲”“卷”“怒吼”,足见江水之急,从视觉、听觉的角度生动地再现江水之险。
③拟人手法——“这个峰很高,那个峰还要更高……一层一层地你围着我,我围着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