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赋》教案1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赤壁赋<br>
苏轼<br>
教学目标<br>
知识目标<br>
1. 掌握诵读要领,熟读并背诵全文。<br>
2. 揣摩文中意蕴深刻的句子,如“侣鱼虾而友麋鹿”“寄蜉蝣于天地,渺沧 <br>
海之一粟”“浩浩乎如冯虚御风,飘飘乎如遗世独立”“渺渺兮余怀”等句子。<br>
3. 积累文中有生命力的四字短语,如“清风徐来,白露横江,如泣如诉, <br>
月明星稀,一叶扁舟,沧海一粟等。<br>
能力目标<br>
1. 理解文中对人生意义的议论,揣摩体味作者旷达乐观的情怀。<br>
2. 体会本文的感情变化和景,情理水乳交融的特点。<br>
3. 体会本文用语巧妙,极富哲理的语言特点。<br>
德育目标<br>
体会作者遇到挫折后体现出来的超脱的人生态度和乐观情怀。<br>
教学重点<br>
1. 反复诵读,理解文章所含的人生态度和语言的哲理意义。<br>
2. 学习本文“以文为赋“的体裁形式。<br>
3. 把握文章主旨,背诵全文。<br>
教学难点<br>
1. 体会苏轼宇宙观和人生观。<br>
2. 学习本文融情于景,融情于事的特点。<br>
教学方法<br>
1. 诵读法。通过反复诵读,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br>
2. 比较法。通过比较鉴别相似的文章,相关的文章,更好的理解本文的思<br>
想内容。<br>
3. 讨论法。讨论法既可以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又可在讨论中辨<br>
析疑难问题。<br>
教具准备<br>
录音机,投影,多媒体。<br>
课时安排<br>
3课时。<br>
教学步骤<br>
第一课时<br>
教学要点<br>
1.介绍作者及写作背景。<br>
3. 掌握诵读要领。<br>
4. 总体感知课文内容,理清课文的感情思路。<br>
教学过程<br>
一. 导语设计<br>
<br>
1<br>
我们在第三单元刚学过苏轼的一首气势雄浑。磅礴浩荡的,有气吞天下之势的词 《念奴娇•赤壁怀古》,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他的一篇题材相同的精美散文,领略他散文的独特风格。<br>
二. 解题<br>
1. 作者介绍<br>
苏轼(1036~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宋朝眉山人。少时即博通经史,<br>
长于写文章。宋仁宗嘉佑二年中进士。神宗时,因反对王安石创行的新法被贬官,先后到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官。御使李定等摘其托讽诗中的诗句,说他以诗讪谛朝廷,被捕下狱。后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元佑中,旧派执政,苏轼被召回京作翰林学士,礼部贡举等官,不久因与旧派政见有分歧,再次外调杭州。经圣元(年1094),新派再起,苏轼又一再被贬,最后贬为琼州别驾。徽宗即位赦还。第二年死于常州。<br>
苏轼上北宋伟大的文学家,书画家。工诗擅词,开词中豪放一派,对后代有深远影响。散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想象丰富,成就卓越,因而有“浑涵光芒,雄视百代”的称誉。<br>
2. 文体介绍及写作背景。<br>
⑴赋:一种富有文采韵节,散文与诗歌结合,可以咏屋写志抒情的文体。<br>
⑵背景:宋神宗元丰二年(1079),苏轼因反对王安石新法,被贬到黄州任<br>
团练副使。三年后,他曾两次游览黄州城外的赤壁,写下了著名的词《赤壁怀古》和前后《赤壁赋》。作者借黄州赤壁之名驰骋想象,吊古抒怀。<br>
同一时期,苏轼还写了一篇绝妙小品《赤壁记》<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