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19道题,约5300个字。
2005—2006学年度(上)第一次月考试卷
七年级语文试题
(完卷时间 120分钟 满分150分)
福安市民族职业中学 詹德泉
班级 姓名 座号 成绩
一、基础知识(44分)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出汉字。(10分)
伶仃( ) 冗长( ) 模样( ) 里弄( ) 拯救( )
戏xuè 虐n< sè缩 滑j 粗co
2、背诵(24分)
(1)海内存知己, 。(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2)怀旧空吟闻笛赋,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3) ,不亦乐乎。(《论语》)
(4)君问归期未有期, 。(李商隐的《夜雨寄北》)
(5)数声风笛离亭晚, 。(郑谷的《淮上与友人别》)
(6) ,小廊回合曲阑斜。(张泌的《寄人》)
(7)南北朝乐府北方民歌《木兰诗》中的“ , 。”这两句诗,通过环境描写,渲染出十年军旅生活悲壮、严酷的气氛,烘托出木兰勇敢、坚强的性格。 描写木兰战功显赫的句子是: , 。 出自《木兰诗》的成语“ ”比喻 事情错综复杂,不易辨清真相。,其原话是:“ , !”
(8)《论语》中阐述学习与思考关系的句子是: , 。 当别人不了解甚至误解自己时,孔子在《论语》中认为应当采取的正确态度是: 。 孔子认为孔文子被赠予谥号“文”的原因是因为他 “ , 。” 《论语》中有些话已成为成语,请写出两个: , 。
(9)李商隐的《夜雨寄北》:超越时空,想象日后重逢时的情景的诗句: , 。
(10) 刘禹锡的《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喻含新事物不断涌现的理趣的诗句是: , 。
3、 古人形容“多”或“少”,均爱用“三”字,如“绕梁三日”“土别三日,当刮目相看”“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等等,请你也举出三个含“三”字,其含义也是表多数或少数的成语、俗语、典故等。(3分)
(1) (2) (3)
4.听话听音,例如邻居说:“你家小华真刻苦,每天晚上12点多了,我们都睡觉了,还听见她在弹琴。”这句话的言外之意是 。(3分)
5.老师读了一道数学题:"5加4乘3等于多少?"小明的答案是27,小红的答案是17。根据小明的理解,把这道题用文字简明准确地表述出来。(包括标点,限15个字内) (3分)
二、阅读(46分)
(一)阅读下列语段,完成后面练习。(17分)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6.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4分)
(1)去后乃至( ) (2)尊君在不( ) (3)相委而去( ) (4)下车引之( )
7.选段中“君”、“尊君”、“家君”的称谓有什么不同?(3分)
8、翻译(2分)
友人惭,下车引之。
9、用“/”标出下面句子朗读时的停顿处。(3分)
君 与 家 君 期 日 中,日 中 不 至,则 是 无 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