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滕王阁序》教案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教学目标:<br>
1、背诵全文。<br>
2、学习体会本文优美的语言及其表达方式。了解骈文的两大特征——对偶与用典,进行文言仿写练习。<br>
3、积累文化知识。<br>
教学重点:<br>
1、理解基础,熟读本文直至背诵。<br>
2、通过仿写感受了解文言的特征。<br>
教学方法:<br>
1、预习,理解注释中的重要典故,了解有关的文化常识。<br>
2、教学可以分为两个层次:对于文言文基础较薄弱的同学,教学目标应定位于“理解文意、熟读成诵”上;对于有一定的文言文基础的学生,可定位于“理解、背诵、仿写”上,即增加一个动手操作的环节。<br>
教学时数:2课时<br>
教学步骤:<br>
第一课时<br>
一、导入新课 <br>
滕王阁诗 王勃<br>
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鸾罢歌舞。 画栋朝飞南浦云,朱帘暮卷西山雨。<br>
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br>
读着这气势磅礴的诗句,我们便会想到王勃为这首诗所作的流传千古的《滕王阁序》。下面我们就来学习这篇文章。<br>
二、解题<br>
1、关于本文的写作<br>
《唐摭言•卷五》说:“王勃著《滕王阁序》时年十四。都督阎公不之信。勃虽在座,而阎公意属子婿孟学士者为之。已宿构矣。及以纸笔巡让宾,勃不辞让。公大怒,拂衣而起,专令人伺其下笔。第一报云:‘南昌故郡,洪都新府’,公曰:‘是亦老生常谈。’又报云‘星分翼轸,地接衡庐’,公闻之,沉吟不言。又报云‘落霞与孤鹜齐飞,长天共秋水一色’,公矍然而起,曰:‘此真天才,当垂不朽矣!’遂亟请宴所,极欢而罢。”<br>
2、关于作者:王勃(650—675)字子安,绛州龙门人,祖父是隋朝学者王通。王勃六岁即写文章,十四岁便科举中第。沛王李贤闻其名声,邀请他作王府修撰,后因一篇游戏文章触怒了唐高宗,被逐出沛王府。后又因杀官奴而犯罪,父亲也受连累贬为交址令。公元675年王勃前往交址省亲,途经南昌正赶上当地都督在滕王阁上设宴。王勃在宴会上赋诗并写下了这篇著名的《滕王阁序》。随后前往交址途中溺水惊悸而死。本文随成为他的“绝唱”<br>
三、研习课文<br>
1、疏通文句,整体把握全文框架。全文分为四个部分:<br>
①由洪州地势、人才说到宴会。②写滕王阁<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