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议论散文两篇》教案3
- 资源简介:
约5700字。
《议论散文两篇》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钱钟书。
2、对《窗》一文而言,能从众多句子中找出体现作者感悟的关键句;能联系上下文,
解释某一特定语句或词语的意思;锻炼分析比较的能力,能找到比较的立足点并形成特定看法。
3、对《门》一文而言,继续练习从众多句子中找出体现作者感悟的关键句;能联系上下文,解释某一特定语句或词语的意思;学习象征手法的运用,并能正确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
窗
【导入语】
打开天窗说亮话!窗户是我们最常见的事物,生活离不开窗,但我们很少往深处去想它的价值,今天就请同学们想一想,如果房子没有窗户会带来什么样的后果?﹙空气不流通,光线会很暗;房子会不好看,感觉像个铁盒子;大房子会像个坟墓﹚对,同学们从实用和审美的角度挖掘出了窗户的重要价值。接下来,请同学们从一个相对抽象的角度认真思考,窗可以给我们带来哪些人生启示?﹙打开天窗说亮话:人与人相处,必须开诚布公,坦诚相待;眼睛是心灵的窗户:要了解一个人,往往可以从他的眼睛知道他的内心世界﹚。不同的人对窗有不同的理解,大作家、大学问家钱钟书也对窗发表了自己的看法。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钱钟书的《窗》。
【作者介绍】
钱钟书:﹙1910-1998﹚,字默存,号槐聚,江苏无锡人,现代作家、学者。他的父亲钱基博历任清华大学、圣约翰大学、光华大学、国立蓝田师范学院等校教授,曾参与20世纪初的新文学和新文化运动,且著有《中国现代文学史》;学者钱穆、科学家钱学森都是出自这一家族的名人。1910年11月21日钱钟书出生时,伯父为他取名为“仰先”,即“仰慕先哲”之义;1911年他周岁抓周,抓了一本书,因此他父亲为他正式命名为“钟书”;1920年即他9岁时到无锡东林小学读书,父亲为他起字“默存”,意思是要他少说话。钱钟书早年就读于教会办的苏州桃坞中学和无锡仁中学。1933年即他23岁时于清华大学外国语文系毕业后,在上海光华大学任教。1935年即他25岁时与杨绛结婚,同赴英国留学。1937年即他27岁时毕业于英国牛津大学,获副博士学位。又赴法国巴黎大学进修法国文学。1938年秋即他28岁时回国,先后任昆明西南联大外文系教授、湖南蓝田国立师范学院英文系主任。1941年即他31岁时回家探亲,因沦陷而羁居上海,写了长篇小说《围城》和短篇小说集《人•兽•鬼》。《围城》已有英、法、德、俄、日、西语译本。散文大都收入《写在人生边上》一书。《谈艺录》是一部具有开创性德中西比较诗论。与此同时,他在上海暨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