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氏将伐颛臾》教案4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粤教版 / 高中教案 / 必修四教案
  • 文件类型: wps
  • 资源大小: 56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05/10/2 14:20:42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172
  • 下载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共2课时,约9200字。
教案 ——《季氏将伐颛臾》
A.课时安排:2教时。              
B.教学目的: 
1.了解《论语》语录体散文的特点,积累两种句式:表委婉语气的“无乃……与”和表示反问语气的“何(以)……为”。
2.理清本文在谈话中的层次;学习引用成语和运用比喻来增强说服力的特点;初步学会进行研究性学习的方法和步骤。
3.理解课文大意,了解孔子“不患贫而患不均,不患寡而患不安”,“均无贫、安无倾”的政治思想和用仁义教化使“远人”归服的主张。
 C.教学重点和难点: 
 1. 指导理清课文的层次,在此基础上熟读、背诵全文。
2.组织辩论形式的课堂活动,通过对孔子的言论的分析来理解孔子政治主张的出发点,孔子的政治思想和政治态度。
3.积累文言文语言材料,逐步形成一定的语感。 
D.教学方法:辩论活动课。 
E.教具使用: 
 F.教学设想 
1. 传统的中学文言文教学模式显然不适合重点高中学生的需求。重点高中的学生学文言文的目的不仅仅是打牢语言基础,更在于通过对文言文的学习,开拓视野,加深对中国文学史的了解,增加文化底蕴;高一年级的学生需要积累一定的逻辑思维知识,形成了一定的概念、判断、推理的能力,从而具备一定的论辩说理的语感能力。所以,讲授本文就要联系学生实际,有针对性地进行引导。 
2.本文是中学生在教材中第二次接触到的选自《论语》的文言文,又是本单元学习先秦诸子散文的第一篇。由于《论语》以言论为主要体现样式,言论又涉及政治、文化、哲学及教育思想问题,少有故事情节,学生学习这样的文章,会觉得枯燥。解决这个困难的办法是:一开始就指导学生对孔子的“圣人”、“伟大的教育家”提出质疑,力求还孔子一个更具体生动的形象,然后组织学生展开辩论,在辩论中来正确认识孔子和把握本文的特点。这种教学方式可以概括成:“感性理性互动式”。 
运用这种教学方式,必须以学生的充分预习准备(必要时可以从课堂抽出20分钟让学生预习)为前提。 
3.本文的语言对重点中学的学生来说应该构不成太大的障碍。《论语》的语言比较简短。本文中有些常见虚词如“而”、“之”、“以”等用法已为学生所掌握,一些实词的意义也可根据上下文推测和课文注解来理解。文中特别需要指导掌握的是两个句式:表委婉语气的“无乃……与”和表示反问语气的“何(以)……为”。因此,本文适宜学生在课堂上自行翻译。重要的是,要引导学生在诵读课文的过程中有意识地领悟词、语、句的含义。 
4.教参的编写者虽然建议本文的教学重点宜放在学生的熟读背诵上,但在本教案的安排中,学生为了尽可能自如地进行辩论,势必会将文中主要内容或语句记住;并且经过辩论之后,学生也会对课文内容有一定的有机了解,此后指导背诵,易如反掌,同时反复诵读,对增强语感极为有利。 
5.本文拟用2课时教读,安排如下: 
第1课时:介绍作者及《论语》,指导学生自译全文,布置辩论题目并指导预习准备。 
第2课时:组织辩论活动并总结;指导背诵全文。 
G.预习安排 
◎(第一课时前)
1.对照注释看课文一遍,然后朗读课文一遍,并掌握下列字词的读音:
冉(rǎn)有     颛臾(zhuān yú)      社稷(jì)   
焉用彼相(xiàng)  虎兕(sì)出于柙(xiá)    龟玉毁于椟(dú)中 
固而近于费(bì)   萧墙(xiāo) 
2.初步感知课文大意,思考: 
文中关于孔子和他的弟子们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