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咬文嚼字》教学设计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高中教案 / 高中第二册教案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41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05/9/24 14:24:00
  • 资源来源: 会员原创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291
  • 下载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约4500字)
《咬文嚼字》教学设计
鲁海涛

【教学目标】1、培养求真求是“咬文嚼字”精神。
       2、借鉴吸收本文的分析方法。
【教学设想】1、允许求异,总体上欣赏并理解本文的见解。
       2、与马南邨“不求甚解”理论对照吸收
【教学重点】1、通过对文中有关几个实例的尝试品味,体会斟酌文字与准确地传情达意之间的重要关系,从而自觉养成“一字不肯放松”的正确谨严的语文学习习惯。
       2、不妨引导学生注意对本文语言的质疑分析,培养求实创新精神。
【教学方法】
阅读是一项极具个性化的活动,因此必须放手让学生通过各种形式的动手动脑活动来完成各项教学目标。本文的教学拟采用学生活动的方式进行,活动分为课前准备和课内讨论两大板块。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上课前让同学们猜一个谜语:小老鼠看书(谜底:咬文嚼字)。成语“咬文嚼字”来源于元代无名氏杂剧《劝夫杀狗》中有:由不得你咬文嚼字。《现代汉语词典》对这个成语的解释是:“过分斟酌字句,多用来指死扣字眼儿而不领会精神实质”,而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咬文嚼字》,则提倡我们要咬文嚼字,那么这位美学大家,文艺理论家笔下的“咬文嚼字”有什么新的意义呢?作者为什么要提倡咬文嚼字呢?带着这些疑问我们来看看课文,看看我们今天又会有什么收获呢?
  二、分析文章
  1、我们已经预习了课文,请同学们归纳作者笔下的“咬文嚼字”有什么新的含义?
  明确:课文第三段。“无论阅读或写作,我们必须有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文学借文字表达思想感情;文字上面有含糊,就显得思想还没有透彻,情感还没有凝练。咬文嚼字,表面上是斟酌文字的分量,实际上是调整思想和情感”
  2、从文章内容看我们在语文学习中“咬文嚼字”的原因何在呢?(浏览课文)
明确:
(1)运用文字所应有的谨严精神。
  (2)只有咬文嚼字,不断推陈翻新,追求思想感情和语言的精练与吻合,才可能达到艺术的完美。
  3、为了说明这些原因,作者举出了哪些实例?(熟悉课文)
明确:      实  例                分 析
    “你是没有骨气的文人”一句的修改       不同句式,不同意味
    《史记》李广射虎一段的改写          增减文字,意味不同
    “僧推月下门”一句的推敲           不同字眼,不同意味
    《惠山烹小龙团》三、四句的剖析        用联想义,意蕴丰富
    “柳腰桃面”等套语的评述           滥词旧语,毫无新意
  4、既然朱光潜先生深入浅出地为我们讲解了“咬文嚼字”这种读书和作文的新途径,那么,我们就也来把这篇文章“咀嚼咀嚼”,可能会有新发现,就以他给我们举的几个例子来讨论一下:
  第一组例子,关于“是”和“这”。先体会一下感情,读如下句子:
  ①你是没有骨气的文人——你这没有骨气的文人。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

本月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