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谋攻》导学案
- 资源简介:
约3710字。
《谋攻》 导学案
【学习目标】
1. 积累文言词语,理解课文内容。
2. 理解“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这一著名的战略战术思想。
3. 认识孙武的过人智慧。
4. 积累一些名言警句。
【学习重点】
1. 积累文言词语,学习紧扣中心恰当的运用正反对比的论述方法。
2. 了解有关的战略战术思想。
【学习难点】
理解文题“谋攻”
【资料链接】:作者、背景、解题
孙武,即孙子,字长卿,春秋晚期的著名军事家。吴王阖闾为振兴国力招募贤才时,孙武从齐国带着兵法来到吴国,受阖闾重用,任命为将。他的军事著作《孙子兵法》总结了春秋时期各国战争的丰富经验,概括了战略战术的一般规律,现存十三篇,所以也称《孙子十三篇》。篇目有《计》《作战》《谋攻》《形》《势》《虚实》《军事》《九变》《行军》《地形》《九地》《火攻》等。《孙子兵法》是世界上最早的一部兵书。
《孙子兵法》,又称《吴孙子兵法》,为春秋末期孙武所著。《孙子兵法》不仅是中国传统兵学的奠基之作,它还开创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完备的军事理论体系,因此也有着“世界古代第一兵书”的称号。《孙子兵法》是一部兵书,但其影响又不仅限于军事领域。自20世纪下半叶以来,出现了一股将《孙子兵法》运用于非军事领域的研究热潮。人们从经济学、体育竞技、系统科学等多个学科的角度来研究它,都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可以这样说,经过数千年的文化积淀,《孙子兵法》在深深地影响着人们的行动和思维。
“谋”是计谋、谋略,“攻”是攻击、攻破。意思就是:在谋略上攻破敌人。孙子把这两个字合在一起创“谋攻”一词,用以阐述他对军事学上的卓见。只知兵攻,决胜于锋刃之下,纵能完全歼灭敌人,也绝不能保证我军无一伤亡,俗语云:“杀贼一千,自损八百。”就是警告我们,战争不论胜败,双方都会伤亡很大。因此,曹操注曰:“欲攻敌必先谋。”刘邦也曾对项羽说:“吾宁斗智,不能斗力。”孙子继《作战篇》后,提出“谋攻”问题,做系统的发挥,意义极为重大。
一、【前置作业】
(一)、.本文选自《 》,作者 是 时期的兵家。
(二)、你如何理解题目“谋攻”?
(三)、给划线的字注音。
橹( )闉( )御( ) 轒辒( )( ) 忿( ) 縻军( ) 虞( )
(四)、.读了课文,你知道了我们平时所说的名句“ , 就出自于本文。
(五)、.根据原文填空。
凡用兵之法,全国为上,破国次之; ,破军次之;全旅为上, ;全卒为上, ; ,破伍次之。
(六)、解释下列各句文言中划线的字
1.凡用兵之法,全国为上,破国次之 2.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
3.故兵不顿而利可全 4.将能而君子不御者胜
5.将不胜其忿而蚁附之 6. 杀士三分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