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教学设计3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初中教案 / 八年级下册教案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162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05/8/19 9:06:00
  • 资源来源: 会员原创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64
  • 下载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约2180字。含有一个简单的课件,可配套使用。

水调歌头 苏轼
重庆市云阳县水口初级中学  李建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写作的背景,体会词的意境。
2.通过朗读背诵感受词所抒发的感情。
3、了解有关词的文学常识。
二、教学重点:
1. 通过诵读感悟词作。
2. 背诵全文。
三、教学难点:
1. 结合创作背景体会词作丰富深刻的意蕴。
2. 品味精妙的诗歌语言。如:“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四、学生情况:
学生的阅读面不广,对古典诗词了解甚少,需要简单介绍有关词的知识,多安排时间让学生朗读、理解、背诵。
五、媒体设计
制作课件(名家朗诵、歌曲演唱)
六、教学时间:1课时
七、教学内容和步骤:
一、导语设计
“一切景语皆情语”,大自然的万事万物在作家的笔下都是一曲浪漫的歌,一首美丽的诗。团圆之时的中秋佳节,浩瀚的深蓝的天空中那轮皎洁的月亮就更是牵动了无数文人墨客的情愫。其中有一首脍炙人口的词被广为传诵,这就是苏轼的《水调歌头》。今天,让我们跟着苏轼一起来对月长歌。
二、作者简介
苏轼,大家并不陌生,有谁能给我们介绍一下你了解到的苏轼呢?
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总结:(出示课件)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山人。北宋杰出的文学家、书画家,与父亲苏洵兄弟苏辙合称“三苏”,同为“唐宋八大家”。
三、研习课文
1. 整体把握,理清思路。
(1)写作背景
关于这首词的写作缘由,词前小序交代得很清楚,请同学们齐读小序,思考小序里究竟交代了些什么?
学生齐读小序。
小序究竟交代了些什么呢?谁能用自己的语言翻译小序。
学生翻译。
丙辰年的中秋节,我畅饮到天亮,大醉,写了这首词,并以此思念子由。
中秋佳节,本是团圆之日,可作者却和兄弟子由天各一方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