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3000字。
标点符号教学五层级
检阅2004年各地语文高考标点符号试题,再回顾考前关于这一内容的复习教学,总觉得有点牛刀杀鸡,小题大做。不就是那个不该用书名号的地方用了书名号,不就是选择问、连续问该用逗号的地方用了问号,不就是与反引号相邻的那个标点是放在引号里边还是放在外边的事:有什么价值值得劳师动众做那么多模拟题?你看,就是反引号与句末标点位置关系,我们的教学把乱七八糟的标点现象,拿来反复训练了多少!一种标点规范,复杂的使用现象,肯定、否定、否定之否定,弄得复杂得不得了,考题一打开,方知这些伟大的苦心都是白费。老实说,在这样的过程中,“教”是对生命的辜负,“学”是生命的浪费。
照这么说,标点符号的教学可有可无?问题不在这里,高考所以要间歇性地关注标点符号,除了别的原因以外,主要是标点符号具有语文课程意义。我们进行标点符号教学,不仅仅是或主要应该不是高考要考,而是因为它是落实语文课程功能的一项重要内容。如果把标点符号作为语文课程内容的有机组成部分对待,那这一内容的教学倒是要研究如何强化了。
中国书面表达史显示,显性的标点符号可无可有。现在有了,一要便于阅读和有助于表情达意,二要规范使用。这两条也是标点符号作为语文教学和评价内容的基本范围。如果教学仅仅关注某一个方面,停留在一般的应考技术训练层面,我觉得不仅课程内容功能就没有实现,功利的目标也不容易达到。笔者认为,从学理上讲,实现标点符号的课程价值,要实施如下五个层级的教学。
第一层级:把握标点符号的基本功能——标点符号做什么用。语文教材通过不同方式,呈现或暗示了标点符号的基本功能。孩子从入学识字就接触标点,初中毕业,各种标点符号的基本功能已经有一个较为清楚认识。因此,高中该项内容的教学主要让学生作全面的回顾、比较、梳理,联系学习经验和言语积累,让表示各种标点符号性质的关键词在头脑中定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