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书有感》教学设计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初中教案 / 七年级上册教案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34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14/12/28 20:27:32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12
  • 下载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约2880个字。

  《观书有感》教学设计
  一、概述
  《观书有感》是南宋著名理学家,教育家朱熹的作品。诗中借半亩方塘清澈明净的形象来譬喻读书的体会的。作者以喻明理,理寓象中,将感想议论化为生动形象,既富理趣,又有诗情。本诗的教学有三大版块组成:一是诵读积累;二是感悟领会;三是拓展延伸。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经历了读准字音、感知诗意、理解诗句的过程,最后引导学生探讨方塘的清澈和读书之间有什么联系,引导学生感悟“不断读书,不断汲取新知识”的深刻道理。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诵古诗。
  2、过程与方法目标:理解诗句意思,想象诗中描绘的美景,感悟“不断读书,不断汲取新知识”的深刻道理。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读书、学习的兴趣。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1、学生是宜兴市新建小学六(1)班的同学;
  2、学生对古诗有了一定的积累,语言感悟能力较强;
  3、学生思维较活跃,有过小组合作探究的经验,能积极参与讨论,探究的能力比较强;
  4、学生学习过很多哲理诗,对古诗告诉我们的道理有了一定的理解;
  5、学生能根据提示、创设的情境来诵读古诗,并有了一定的韵味。
  四、教学策略
  1.以问题解决为主的教学策略:a.学生通过朗读古诗,在其他同学的帮助或教师的提示下理解字词以及诗句的意思;b.通过同桌讨论和教师对重点词句的点拨,学生自己找出问题的答案并和全班同学交流(问题解决)。
  2.自主学习策略:学生通过自主阅读拓展资料讨论,在深入理解的基础上,提高阅读能力,积累诗句,促进思维的深层次加工。

  五、教学环境和资源准备
  1、教学环境:多媒体环境。
  2、资源准备:PPT课件、打印的拓展资源

  六、教学过程预设:
  (一)品读名句 初识作者
  1、出示: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活到老,学到老。
  读书有三到:心到、眼到、口到。
  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
  2、学生读
  3、你知道这些耳熟能详的名言是谁说的吗?
  4、简介朱熹
  南宋著名理学家、教育家。他学问广博,治学勤奋,一生共撰写了50余部著作,其中很多思想成为明、清两朝的治国方针,他写的诗善于用鲜明的形象把抽象的东西具体化,寓意含蓄,具有哲理。
  4、过渡:朱熹先生是勤奋读书的典范,不光读,还注意思考。有一天,朱熹读书读累了,信步走到一个池塘边,一塘清水引发了朱熹对读书的又一种思考,他颇有感触地写下了这首诗:(板书课题)

  齐读课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首诗。
  [由学生熟悉的名句引出诗人,既复习了旧知,又激起学生学习新知的欲望。]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