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复习诗歌鉴赏之形象——事物形象导学案
- 资源简介:
约5920字。主要从事物形象的特点和描写事物形象的方法两方面入手,有高考领航,典型例题和当堂巩固,上课的学案,很实用,你值得拥有!
诗歌鉴赏专题 诗歌鉴赏之形象
——事物形象导学案
整理:吴荣华 审核:甘永 2014、12、2
一、学习目标:
1、积累事物形象的基础知识。
2.了解鉴赏景物形象的常见题型并掌握其答题方法。
二、考纲解读、知识链接
1、考点分析
物象,指有些作品以某些事物为具体描写对象,在形象描写中赋予事物以人格化。从全诗来说,即以象征性的形象描写来曲折地表现诗人的品格节操或思想感情,或托物言志。即被作者人格化了的描写对象。诗人通过这种象征性的物象描写来曲折地表现他的品格节操、思想感情。作者塑造物象是为了言志、言情、言心声。
2、事物形象分类
(1)、具有象征意义的形象:咏物诗运用的是托物言志(象征)的手法,通过对某一具体事物的描绘来表达自己的某种理想和人格,以物喻人,言在此而意在彼。
(2)、具有特定含义的形象:古诗词中有一些意象具有特定的含义,比如:柳,谐音“留”古代有折柳送别之俗,所以有惜别怀远之意。
3、认知理解形象
例一:具有象征意义的形象
画 菊 郑思肖
花开不并百花从,独立疏篱趣未穷。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
[注]郑思肖:南宋故臣,宋亡后不仕。
★本诗中作者运用了什么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参考答案】作者运用托物言志的手法,以菊花自况,借菊花傲然不屈的品格, 表达了自己不屈从于元朝统治者,对宋朝耿耿忠心、铮铮铁骨,“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高风亮节。
例二:具有特定含意的形象
鹧鸪天 晏几道
十里楼台倚翠微,百花深处杜鹃啼。殷勤自与行人语,不似流莺取次飞 。
惊梦觉,弄晴时。声声只道不如归。天涯岂是无归意,争奈归期未可期。
★在这首词中,作者为什么要描写杜鹃的啼叫声?最后两句是什么意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古人认为杜鹃的啼叫声好像在说:“不如归去!不如归去!”极易勾起游子的思乡之情。这首词的主题是写游子思乡,最适宜从描写杜鹃的啼叫声入手,形象生动,委婉含蓄。最后两句是说:不是不想回家,只是自己也不知道回家的日期。表达了作者无法主宰自己的生活,浪迹天涯,有家难归的感慨。
三、 质疑探究 成果展示
活动一:真题导航,明确考点(完成下列高考题,明确考点)
例1:(2013年江西卷)14.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8分)
水调歌头
壬子被召,端仁相饯席上作①
辛弃疾
长恨复长恨,裁作短歌行。何人为我楚舞,听我楚狂声?余既滋兰九畹,又树蕙之百亩,秋菊更餐英②。门外沧浪水,可以濯吾缨。
一杯酒,问何似,身后名?人间万事,毫发常重泰山轻。悲莫悲生离别,乐莫乐新相识,儿女古今情。富贵非吾事,归与白鸥盟。
【注】①绍熙三年(壬子),辛弃疾奉召赴临安,在 陈端仁的饯行席上赋此词。②“余既”三句出自《离骚》:“余既滋兰之九畹,又树蕙之百亩”“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
(1)概括“兰”“蕙”“菊”三种意象的共同内涵。(2分)
答:兰、蕙、菊都是花草,在词中都用来象征词人高尚、纯洁的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