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5800字。
红楼梦的精神世界
一部作品如果要永垂不朽,一定有其精神境界呈现在其中。所谓的精神境界,就是作者真正企图透过外表情节表达的价值体系,读文学作品,不管是中国的或国外的,最终若不能分析出作者的精神境界,就会使阅读者陷溺于一个个故事中,流于琐碎沒有核心。譬如前一子我们分析红楼梦,一定会让很多人感觉这种恋爱情节的发展,对话,实在是有够瑣碎无聊。如果红楼梦的重心真的就在恋爱,为何连国外的中文研究,都一定要把「红学」列入研究重点呢?
因此我们最后来谈谈红楼梦的精神世界。
超稳定的文化结构
红楼梦第二回透过贾雨村与冷子兴的对话,说到曹雪芹企图探讨的主题:「与平庸相对的奇才」。曹雪芹用的手法近似庄子的譬喻法。(庄子的譬喻法一直深深影响中国的文学界,这是借用一种奇幻的故事,来说出非常重要的主旨。)曹雪芹以譬喻手法说:「天下有正与邪两种气, 正气所秉,则为尧舜禹.... 等仁人,邪气所秉,则蚩尤桀纣... 等恶者。当正气充斥满溢四海,邪气被趁于沟壑,偶而被激荡溢出,与正气混合,就生出另一种又非仁又非恶的气,此气既聪俊灵秀,又乖僻邪谬不近人情。在富贵之家则是情痴情种,在贫寒之家则是逸士高人,在薄祚寒门则是奇优名娼... 总之绝不会甘作『庸夫』驱策。这样的人有陶渊明阮籍稽康....,陈后主唐明皇...,唐伯虎卓文君...。」
注意,这段话长度只占红楼梦的万分之一,但是红楼梦全文按此主轴发展下去了。所以我们要花一点篇幅谈这一段。
正与邪,是中国非常重要的思维模式,大则影响历史书的盖棺论定,小则影响小老百姓的祭悼文。
但是这种思维模式有很大的困扰,一是正与邪往往是在事后评注,所以冷子兴问贾雨村:「照你这么说,简直就是成者为王败者为寇了?」二是中国这种论正邪的思维模式,跟中国文化中非常著重伦理关系的文化体质相连了,所以正邪是透过人伦发展来论定,基本上是不探求超越人际之上的正义论的。这就造成个人无法对抗不合理的「人伦」思维,对抗者既无超越人伦之上的正义诉求,对抗本身就永远是不合法的。与上述两者绝对有关的,正邪论的第三个困扰是,在乱世中要趁向治世,只能依凭被动的等候事件自行发展,因为当非正义的情势出现时,既无超越人世的标准,中国的「以和为贵」「维持刚常」模式绝对成为主流。
在中国,革命家与改革者失败率是非常非常高的。所以金耀基才说,中国是一个「超稳定」的文化模式。
奇才的无法安置
在这种文化模式底下,有另一种人,其实是一直延续老庄传承的,就是不甘于在结的正邪论下屈从,但是因著文化的超稳定状态,又无力革命,只好走上另一条路。较好的状况就是看破一切,作脱逸隐士去了,最不好的状况就是犬儒式的讥讽,目空一切,反对一切,永远不相信任何答案。这样的人,其实跟翻滚于正邪论底下的人一样,是中国文化延续许久的一种思维模式。
红楼梦就是要探讨这个问题──在无力抗拒的传结之下,不甘于被平庸役使的人的挣扎。
我们要注意,贾雨村说及「奇才」时,所提的人物归类而言,有几个特色:
· 都是艺术家型的人物。 中国的艺术以诗与画为主,所以所提诸人不是诗人就是画家。
· 全都是宦場上失意的人或是被盖棺论定为「荒淫」的朝代末期皇帝。
· 都是有名的多情种子。
· 其诗风或画意甚至是生活方式上, 都有浓烈的脱离现世寻求隐逸的特征。
· 有不少女性。
分析完这个主轴,我们回来看看红楼梦。
· 红楼梦有浓厚的诗风在里面, 从林黛玉薛宝钗到贾宝玉迎春探春惜春,全是写诗人才。
· 宝玉从未有问政企图, 甚至是对此相当反弹,可以说是宦場的「无能者」。
· 贾宝玉在红楼梦第五回, 又以譬喻法的方式,被点出是「天下古今第一淫人」。要注意的是贾家宁府所有男生,沒有一个不沾女人,但是只有宝玉被称为淫人,因为其余男人沾女人不动情,贾宝玉却是用情很深的人,所以这里所指的淫,是有身为男性却大大用情的「褒」意,也就是说,别的男人根本不配列入风情榜,不配称为淫人的。
· 宝玉跟黛玉与惜春,都有很强的隐逸特质,或许说, 是因不肯屈从于社群约定俗成的人情世故,因而有离群特质。只因隐逸不见容于官宦世家,所以挣扎于其中无法有出路。
红楼梦其实是完全以女性为主体的, 它是一个男女不平等的文化中,一群优异表现远胜过男性的女子们的故事。正是因为这样,红楼梦其实也给了很多处理文学中的女性主义的题材与灵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