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塘月色》导学案1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高中教案 / 必修二教案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259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14/10/1 11:06:20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83
  • 下载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约4120字。

  1.把握作者情感的发展变化,了解作者不满黑暗现实,向往自由生活的思想感情。
  2.分析文中的景物描写,摩文章典雅清丽、准确生动、富有韵味的语言,学习作者运用语言的技巧。
  一、走近作者
  《朱自清(1898—1948),原名自华,字佩弦,号秋实,毛泽东称颂他“表现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概”的作家、学者。生于江苏东海县,祖籍浙江绍兴,自祖父以来定居扬州,所以自称“我是扬州人”。1920年毕业于北大哲学系,在江浙等地的中学任教,参加文学研究会。1925年任清华大学教授。代表作有散文与诗的合集        ,散文集        、《欧游杂记》等。
  二、了解背景
  1927年7月正是朱自清思想极端苦闷的时期,“五四”以后,革命斗争深入,原来曾积极参加新文化运动的知识阶层也发生分化,有的高升、有的引退、有的堕落、有的前进。朱自清不满黑暗的现实,又没有勇气投入斗争。“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他处于极度的不安之中。关于朱自清当时的思想情况,他的夫人陈竹隐女士有过具体的描述,“大革命失败后,蒋介石统治了全国。佩弦当时没有找到正确的出路,四顾茫然。”觉得心上的阴影越来越大。他又在苦闷中彷徨了。他知道:“只有参加革命或反革命,才能解决这惶惶然。”但在当时他两条路都没有走,而是采取了逃避的办法。他先前曾说过:“我只是在行为上主张一种日常生活中的中和主义。”他还没能摆脱这种思想,又顾虑着“妻子儿女一大家,都指生活。”他想用超然尘世的中和主义来排遣解脱自己的不安和彷徨。本文是朱自清付诸行动的艺术表现。
  三、整体感知
  1.作者描写了清华园荷塘里的哪些景物?这些景物有什么特点?寄予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怎样理解“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迷糊(    )   煤屑(    )   蓊(    )郁    弥(   )望    点缀(   ) 羞涩(    ) 袅(   )娜    宛(    )然    酣(    )眠   班驳(    )   峭楞楞(    )(    )  
  梵(    )婀(    )玲   媛(    )女    鷁(   )首    桂棹(    )    纤(   )腰 敛裾(    )             嬉(    )游    惦(    )着
  (2)给下列多音多义字注音组词:
  曲     (    )        (    )      折      (    )      (    )
  娜     (    )     (    )         颤      (    )      (    )
  脉     (    )     (    )         参      (    )      (    )
  纤      (    )    (    )         处     (    )       (    )
  差     (    )     (    )     (     )
  (3)词义辨析:
  幽僻  幽深
  风致  丰姿
  请你将预习中未能解决的问题写下来,待课堂上与老师和同学探究解决。                                               
  1、作者在第三段说:“这一片天地好像是我的,我也像超出了平常的自己,到了另一世界里。”“另一世界”是怎样的世界?此时的“我”与平常的“我”有何不同?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