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高》说课稿3
- 资源简介:
约3090字。
《登高》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登高》这首诗选自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职成教育语文基础模块上册第五单元古代诗词欣赏第14课《杜甫诗二首》中的第一首诗。本单元的学习重点是诵读,无论是了解作品的神情理趣,还是体味作者的喜怒哀乐,都要通过诵读来实现。
二、教学目标、重点难点
依据教学大纲,设定以下三个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了解诗人杜甫及其重要作品;把握诗歌的主要意象;2、过程与方法目标:感受、品味诗歌意境,培养初步鉴赏诗歌的能力;3、情感态度目标:感受诗人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操。鉴于教学过程中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
设定目标2为教学重点,目标3为教学难点。
三.学情分析
而我任教的班级是09计算机组装,该班全部是男生,他们的特点是思维比较活跃,能举一反三,但对诗歌意境的体味往往不够深刻,浮于表面,需要老师引导。根据学生的特点和教学目标、重点、难点,这节课主要采用诵读法,点拨法和讨论法。
学生也将相应的采用朗读法、欣赏法、讨论法来开展学习活动。
四、教学程序
以下是教学环节设计:
一、诗歌导入,引发兴趣 (3’)
二、指导诵读,整体感知 (10’)
三、文本研习,把握情感(20)
四、探究主题,体味情怀 (10’)
五、拓展延伸,布置作业 (2’)
(一)诗歌导入,引发兴趣
我是这样导入的:孔子曰:“君子登高必赋。”自古及今,多少文人登临高处,感慨万千。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泣下”的痛苦悲怆;王维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的孤寂无奈;李白:“登高壮阔天地间,大江茫茫去不还”的恢弘与壮阔。而一代诗圣杜甫,在一千二百多年前的一个秋天,独自走上长江边的荒山,面对万里江天,孤鸟盘旋,落叶飘飞,百感千愁涌上心头,吟出了一首千古绝唱——《登高》。 这样设计导语意图有二:其一以诗歌来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