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田山居》教案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一、教学目的: <br>
1.基础知识目标:了解课文内容;熟悉课文表达方式;<br>
2.思想教育目标:理解作者情感世界。<br>
3.能力培养目标:掌握分析散文的基本方法;具备相关的能力。<br>
二、教学重点、难点: <br>
1、重点: 领会景物描写中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作用。 <br>
2、难点: 本文所表现的作者的思想感情。<br>
三、教学时数: <br>
一课时<br>
四、教学步骤:<br>
(一)导入:余光中先生在我的记忆中首先是作为诗人存在的,他的《乡愁》已经成了诗中精品。后来我又读到他的散文,他把散文与诗比作自己的左右手,称自己的散文是“左手的缪斯”,然而这左手的写作却丝毫不逊色于诗歌。那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的一篇散文《沙田山居》,来体会一下其散文的特色及其蕴含其中的感情。<br>
(二)作者介绍<br>
余光中(1928— ),男,祖籍福建永春,生于江苏南京。曾入金陵大学、厦门大学学习。1949年到台湾,毕业于台湾大学外文系。在军中服役数年。1958年赴美国进修,获爱荷华大学艺术硕士学位。返台后,任教于台湾师范大学英语系。1973年任政大西语系主任。1974年,受聘香港中文大学,任中文系教授。1975年,兼任中文大学联合书院中文系主任。1985年,任台湾高雄中山大学文学院院长。1949年在厦门大学时开始发表诗作。1953年,与覃子豪等组办“蓝星诗社”,主编《蓝星》诗刊。<br>
(三)整体感知<br>
1、预习课文,集体朗读<br>
2、请同学们谈一谈对本文的总体感觉。<br>
(1) 语言美。<br>
(2) 通过对环境的细腻描绘,表现了大自然的美好及作者对其的喜爱之情和含于其中的浓浓的乡愁及对祖国统一的渴盼。<br>
(四)语言分析(景与情)<br>
(1)作者用绘画般的彩笔,对自己心爱的居所及周围环境<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