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织》比较阅读教学:<br>
比较阅读的方法<br>
一、质特点的比较 <br>
清代小说《儒林外史》和《官场现形记》,从内容上看都是暴露社会黑暗现实的文学作品。怎样认识它们各自的本质特点呢?鲁迅先生做了比较研究,他认为:“迨吴敬梓《儒林外史》出,乃秉持公心,指摘时弊,机锋所向,尤在士林;其文又戚而能谐,婉而多讽:于是说部中乃始有足称讽刺之书。”而《官场现形记》虽“命意在于匡世”,但“辞气浮露,笔无藏锋,甚至言过其辞”,只能称为谴责小说。鲁迅先生通过比较阅读,找出了他们本质上的相异点,从而对这类小说作出了科学的评价。 <br>
鲁迅先生还在《中国小说史略》的“附录(清小说之四派及其末流)”中对《儒林外史》、《官场现形记》、《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三部小说作了较为详细的比较,他说:“小说中寓讥讽者,晋唐已有,而在明之人情小说为尤多。在清朝,讽刺小说反少有,有名而几乎是唯一的作品,就是《儒林外史》。……在中国历来作讽刺小说者,再没有比他更好的了。一直到了清末,外交失败,社会上的人们觉得自己的国势不振了,极想知其所以然,小说家也想寻出原因的所在;于是就有李宝嘉归罪于官场,用了南亭亭长的假名字,做了一部《官场现形记》。这部书在清末很盛行,但文章比《儒林外史》差得多了;而且作者对于官场的情形也并不很透彻,所以往往有失实的地方,嗣后又有广东南海人吴沃尧归罪于社会上旧道德的消灭,也用了我佛山人的假名字,做了一部《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这部书也很盛行,但他描写社会的黑暗面,常常张大其词,又不能穿入隐微,但照例的慷慨激昂,正和南亭亭长有同样的缺点。这两种书都用断片凑成,没有什么线索和主角,是同《儒林外史》差不多的,但艺术的手段,却差得远了;最容易看出来的就是《儒林外史》是讽刺,而那两种都近于谩骂。讽刺小说是贵在旨微而语婉的,假如过甚其辞,就失了文艺上底价值,而它的末流都没有顾到这一点,所以讽刺小说从《儒林外史》而后,就可以谓之绝响。”<br>
二、选准对象,确定比较点 <br>
进行比较阅读,要选准对象,确定比较点;要善于从不同的读物中发现它们在内容或形式方面存在的各种联系,并从中抓住主要的联系。<br>
(一) 思想内容的比较<br>
通过阅读、分析、研究,寻找出比较对象在内容方面的相似点和不同点,以及形成这些异同的原因,从而获得对于作品的新的认识。思想内容的比较极度为广泛,可以是同一时代同类作品的比较,,也可以是同一时代不同作品的比较;可以是题材类似表现形式不同作品的比较;可以是同一时代的不同作家作品的比较,也可以是同一作家不同时代的作品的比较。总之,只要是具有可比性的作品,都可以进行比较阅读。<br>
阅读毛泽东和陆游的《咏梅》,归纳:<br>
这两首词的词牌和词题相同,表现形式也一样,但思想内容却不同。<br>
陆游笔下的梅花,生长在驿道外断桥边,在日暮黄昏中独自开放,有孤苦难言的寂<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