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2006个字。
解构语文个性化阅读
泉州市泉港区沙格中学 肖臻辉
一、解读《语文课程标准》中的“个性化阅读”
《语文课程标准》中特别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阅读目标特别强调阅读者的个性体验、感受与升华。阅读浅显的童话、寓言、故事,“对感兴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1—2年级);阅读时“关心作品中人物的命运和喜怒哀乐,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3—4年级);“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验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在交流和讨论中,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断。阅读叙述性作品,了解事件梗概,简单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场景、人物、细节,说出自己的喜欢、憎恶、崇敬、向往、同情等感受”(5—6年级);到了7—9年级就更加要求有自己的阅读体验了。课标中带有“自己”一词的表达就多达九处,“拓展自己的视野”,“有自己的心得”,“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作出自己的评价”,“说出自己的体验”,“通过自己的思考”,“提出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搜集自己需要的信息和资料”,“制订自己的阅读计划”等。
阅读不是把自我融解到大师的作品中去,而是把大师的作品吸收到自我中来,对于自我来说,这一切都只是养分。读者在阅读中发掘和填充文本的“空白”的过程中,实质上是对文本进行再一次创造,所以阅读是一种探索性的创造活动。同时,阅读是以准确具体获取文章有用信息为目的的思维活动。但是有用信息不是所有信息,判断是否有用的标准是读者的阅读目的。要教会学生如何确定阅读目的(提出问题),并据此准确筛选文章的相关信息(有用信息)。这流露着读者的个性。因此个性化阅读是一种整体性、体验性、研究性、创造性的阅读。
二、个性化阅读几个层面的解构
居于以上解读,我认为个性化阅读的几个层面是:1、整体性阅读层面,2、 体验性阅读层面,3、研究性阅读层面,4、创造性阅读层面。并且这几个层面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循序渐进、螺旋上升的。
1、整体性阅读层面的解构
个性化阅读是以整体感知为基础,而不是在对每一个字、词的简单分析上,因此个性化阅读是以强调学生的整体把握为第一层面。
在个性化阅读教学中,“整体性”,实际上是教师如何使课堂教学情境中的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