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试卷分三部分,28道题,约4854个字。
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期中目标检测试卷
命题人:石文龙 满分:120分 时间:110分钟
题号 一 二 三 总分
一、 语言积累与运用(20分)
1. 下列加点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书塾(shu) 叮嘱(shŭ) 讪笑(shan) 人迹罕致(zhi)
B、哽咽(geng) 炽痛(zhi) 筹划(chou) 心会神凝(ning)
C、菜畦(qi) 深邃(sui) 鞠躬(ju) 人声鼎沸(fei)
D、伫立(zhu) 气氛(fēn) 磐石(pan) 迥乎不同(jiong)
2. 下面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2分)
A.嗥鸣 斑澜 默契 田垄 B.污秽 崎岖 祈祷 书塾
C.山巅 屏障 哺育 延绵 D.瞬息 丑陋 讪笑 花圃
3. 根据括号里的内容,填写成语。(2分)
(1)他时而激情满怀,时而 (由正义而激发的愤怒充满心胸);有时热烈激动,有时雄辩过人。
(2)“ , (不辞劳苦地贡献出自己的一切,到死为止。)”正好准确地描述了邓稼先的一生。
4. 根据课文内容填空。(3分)
(1)、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不要悲伤,不要心急!_________________:相信吧,______________。
(2)《木兰诗》中描写边塞夜景的对偶句是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3)我们要表示“事情错综复杂,不易看清底细”之意的时候,可以用来源于《木兰诗》的一个成语__________来表达。
5. 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2分)( )
A.《丑小鸭》选自《安徒生童话故事选》,叶君健译。
B.《诗两首》作者分别是俄国诗人普希金和美国诗人弗里斯特。
C.《伤仲永》作者王安石是南宋作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D.都德是法国作家,《最后一课》是他的作品,内容反映的是普法战争时期,法国战败,被迫割让阿尔萨斯和洛林后韩麦尔先生上的最后一课。
6. 仿照画横线语句的样式,在后面写一个与前边意思连贯的分句。(字数可不相同)
生活是一杯酒,散发着迷人的醇香;生活是一本书,蕴涵着深刻的哲理;生活是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2分)
7. 有一位年轻的文化用品公司推销员走进我校校长室,见五六个人坐在沙发上讨论工作,就说:“打扰了,请问谁是学校的头儿?”(你觉得推销员说的话怎样,请稍作评价)(3分)
二.阅读(50分)
(一)文言文阅读(18分)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二)现代文阅读 (32分)
阅读雨果的《悼念乔治·桑》,完成15---21题。(16分)
我向这位不朽者致敬。
昔日我曾[①]过她,[②]过她,[③]过她,而今,在死神带来的庄严肃穆之中,我出神地凝视着她。
我祝贺她,因为她所做的是伟大的;我感谢她,因为她所做的是美好的。我记得,曾经有一天,我给她写过这样的话:“感谢您,您的灵魂是如此伟大。”
阅读冯剑华的《乞学者》,完成22----27题。(16分)
不知道他的姓名,也不知道他的年龄。
只知道我刚踏进小学校门,他已经是五、六年级的“大”学生了。
记住他,因为他是一个乞学者。
他是一个孤儿,或许有哥嫂,但无力供他读书。
然而他依然在读书,当然读得十分艰难。
——隆冬时节,我穿着厚厚的棉衣,厚厚的棉鞋,依然冻得双颊红肿,涕泪横流。却看见他穿着破单裤,光着双脚走过满是泥雪的校园。一只胳肢窝下夹着书本笔墨,另一个胳肢窝下夹着双不知道谁个送给他的单鞋—
三、作文(40分)
提示:自信就是相信自己,它是建筑在对自己、对前途充满必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