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鸟啼》教学设计与点评
- 资源简介:
约4080字。
《鸟啼》教学设计与点评
南京大学附属中学 窦建丽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体会文章不同情境下鸟啼的特点及其蕴含的深意。
2.学习将抽象道理具体化的方法。
课时安排:一课时
一、情境导入
《鸟啼》是英国作家劳伦斯的一篇散文,在浩如烟海的世界散文名篇中,《鸟啼》凭借什么被选入我们的中学教材呢?细细品味一下,原因至少有两个:其一,它是一曲别具一格的有感召力的生命的赞歌;其二,它的行文笔法独特。今天就让我们随着作者的聆听、思考、礼赞的脚步一起走进这首生命的赞歌。
下面,一起来看课文,聆听鸟啼。
二、文本研习
(一)聆听:鸟啼
1.文中怎样写鸟啼?
默读课文第一部分(1—5段),划出文中表现“鸟啼”的句子,体会这些句子的含义。
学生找出(在2、3、4、5段)后,学生表达交流,教师点拨:
这些或微弱或清越的鸟鸣,显示着作者笔下的小鸟充满了生命的冲动。
2.鸟啼在什么环境下出现?又是如何变化的?
学生自行从文中勾画相关语句(这些语句在1、3、7、8自然段),学生交流,教师稍作点拨:
这些描写展示了一个鲜血淋漓的场面:严寒持续,鸟尸横陈,鸟儿死亡的场景凄惨至极,让人倍感凄凉。
(2)鸟啼又是如何变化的呢?请用课文的语句予以描述。
“吃力”“微弱”——“隐约而清越”——“含糊”“若断若续”——“活泼”“悦耳”。
提示:从鸟啼的强度、数量上品味体会:由弱变强,由少变多,由微弱归悦耳。
学生交流,教师点拨:在这里,作者运用了对比的手法,象征死亡的严冬的鸟尸与象征新生命的暖春的鸟啼两者对比,肯定了生命冲动的力量不可阻挡。
小结:
作者首先以细腻的笔触给我们展示了一幅严冬生命消沉图,真是令人触目惊心。但接着于一片萧瑟中突然让我们听到了清脆的鸟鸣声,让我们感受到生命在欢呼。在鸟儿越来越欢快的叫声中,在花朵开放得越来越鲜艳中,作者唱出了生命的赞歌。聆听美妙的鸟啼,我们禁不住张开想象的翅膀——
(二)想像:色彩及含义(冬——春)
同学们,色彩本身是没有灵魂的,但人们却能感受到色彩的情感,这是因为色彩会在人的心理上引出某种情绪。“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这些色彩都使诗句更能表达出诗人的思想感情。那么,你能凭借文中的色彩来把握作者的情感吗?
(请学生找出文中涉及色彩的语句并进行分析。)
1.黑色与红色
“有一天,黑色的浪潮……番红花就会……胜利地摇曳。”
学生分析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