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里阴晴》说课稿
- 资源简介:
约3520字。
《 画 里 阴 晴 》 说 课 稿
浙江省宁波市宁海县第一职业中学 周 稳
2012年11月
尊敬的各位评委:
大家好!
“阴”与“晴”是两种最常见的天气现象。著名画家吴冠中却用它们来阐释他的绘画理念。这也是我今天说课的主题《画里阴晴》。
下面我将围绕:“活水思源—--说教材,教学相长—--说策略、不悱不发—--说过程、跬步千里—--说反思”四个方面开展我的说课。
一、活水思源—--说教材
(一)教材简析
《画里阴晴》一课来源于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中职教育课程改革国家规划新教材《语文》(基础模块)(下册 )第四单元里的第三篇文章。
本单元阅读与欣赏部分的学习重点是欣赏散文。
《画里阴晴》一文,作者吴冠中通过叙写中外画家对“阴”与“晴”两种审美趣味的不同感受和采用的不同的表现手法,抒发了作者的独特感悟:艺术贵在创新。
(二)教学目标
根据文章主旨,结合单元教学目标,从学情出发,我拟定了本堂课的三维目标为:
在知识和能力上,我希望学生借此感悟中国画与油画不同的艺术风格,理解作者的艺术观点,感受文章的语言魅力。
在过程和方法上,学生可以通过自主学习、师生互动和合作探究的方式,进一步感悟作者的艺术观点。
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我希望本文能唤起学生对“创新精神”的思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三)重难点
有了目标就有了方向,有了重点就有了核心。
本堂课的重点在于引导学生把握文章论述的中心,学习借鉴作者的艺术观点——艺术贵在创新。
由于本文是一篇文艺散文,涉及到绘画方面的知识,所以要引导学生感受不同的绘画艺术风格是难点之一,对职高学生而言,感悟文章的语言魅力同样也是一大难点。
二、教学相长—--说策略
(一)学情分析
有位专家曾经说过:“我们想引领学生到那里去,那必须首先知道学生现在到底在哪里。”所以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先要进行学情的分析